二、口破封
注释
诀(一):东汉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所以,作草书,不管从书写者心境或是字之结构都要散开着来书写。
注释
诀(二)、诀(三):对大方包结构字,草书分成两对角弧线,省底边一横笔。例字再举如“因”、“困”、“圖”草书为、
、
。“口”开两虎点,为本节之主旨句。虎,意为分开的两点,要依字势审慎连接与对应。本书中“口”其狭义为偏旁口,其广义还包括有:“框口”、“日”、“曰”、“目”、“田”、“四”、“皿”以及“白”、“自”、“甫”、“其”、“貝”、“見”、“酉”、“頁”、“艮”、“尸”、“申”、“由”、“阜”、“弓”等等与方口相关联的组字部件,或可称为泛“口”型字部件。
诀(四):其中“晋”、“唐”、“曾”、“首”等口部件 (日口目)居字下,破封为两点并相连。《标准草书》中称为字下日字符。
注释
诀(五):例字句。例字结构为上下左中右偏旁均有口形部件,破封后分为两点,其形态因书写笔势而各异,但还都是模仿其所在构字中的形态、形位的,如“恒”、“宣”字
等。
诀诀(六):口破封为两点,常与其他笔画相连,注意辨别其形态、走向的变化。
注释
诀(七):位于字中的口部件,破封为两点再连成短横,并与它画相连,如 “兑”字等。
诀(八):例字“魯”、“唱”、“昌”、“沿”等均是以章草笔意写出,口破封为两点,其中一点似燕尾状重笔撇出,再如“唐”字“增”字
等。
注释
诀(九):过笔,即示意之笔。
下面以“口”、“日”、“目”、“田”、“四”等为构件,分上中下左右偏旁构成字,再作阐述。字上例字如“吳”、“量”、“景”、“還”、“男”草书为 、
等;字中例字如“哀”、“暮”、“德”、“彊”草书为
、
、
等;字下例字如“吾”、“各”、“普”、“看”草书为
、
等;左右例字如“吹”、“加”、“旭”、“睡”草书为
等。从上述诸例字可进一步证明,口破封在草书书写中的普遍性。
注释
诀(十):本诀例字“杨”、“郑”省略了“日”、“酉”等构件字。再举例字如“覆”、“腸”、“蹲”、“將”,草书为等。
诀(十一):草书“豆”字减口常作,如“禮”、“豐”草书为
等例字;“甚”字头部上移分离为草字头,中间口形部件省略,首尾连写即是
;“曹”字也是上移草字头,省去中间封闭的口形部件,首尾连写即为曹
,此字具有章草意韵。
诀(十)至诀(十四),主要是述及“口”字形部件在草书字中的隐含与省略。
诀(十二):例字“堇”、“使”均省略了中间窄扁形“口”字件,经由是口破封为两点若连成横,又依多横画递减即可省去。再举字例,如“霸”、“風”、“謹”草书为、
、
等。
注释
诀(十三):例字“身”,省去中间“目”,草书为,此已演变成通用草字符
,常用为“示”、“衣”、“耳”、“身”等左偏旁之草书代表符号。
诀(十四):例字“亨”、“韋”、“享”及其偏旁合体字“敦”、“醇”、“韓”草书均省略了中间 “口”字件。再举例字如:“郭”、“殷”、“熟”草书为、
、
等。
注释
诀(十五):例字中都含有 “田”字构件,草书或省略,或破封为用半口形符号代换之。《标准草书》称字上日字符。
诀(十六):例字“孟”、“盛”等的“皿”字底,草书为,分上下弧涵盖,中间以点画,似珍珠般相链接。
注释
诀(十七):诸例字继续述说“皿”字底构件字的草写法。
诀(十六)至诀(二十一),主要是涉及“皿”、“四”、“貝”、“頁”、“見”等广义口字件破封草写法例字句。
诀(十八):例字中“四”构件,草法为展开外形成弧线,略去中间点画。再举例字如“讀”、“罪”、“環”等。
注释
诀(十九):为“貝”字件在构字的左偏旁与字下部的不同草写法。再举例字如“財” 、“賊” 、“敗” 、“貨” 、“貧”,草书为、
、
、等。
诀(二十):草写法用笔可分向左下内转和向右上外翻转的笔法,例字“類”、“賴”右偏旁的“頁”、“負”就因为此而有两种不同形态的草书字。
注释
诀(二十一):本诀例字是“見”,构件字。“見”字含“目”,主要是抑左扬右草写法,省左边竖画。
诀(二十二):左上包“尸”、“户”的篆书为,依草书引曲为直笔法,将曲线引为直线,即为草书
厂”字符。“户”又可草写如
。
注释
诀(二十三):“艮”为所举例字之构件字,其头部含“日”,草书廓其外形。
诀(二十四):例字“酸”、“酷”左旁“酉”字,草写廓其外形,过笔略其内,似草写“百”字。
注释
诀(二十五):例字“引”、“發”“陳”、“張”等都包含有“弓”字形的方折左偏旁,依草书引曲为直法则,草如“丁”字形。再举例字如:“巨”、“卧”、“師”
等。
诀(二十六):例字“齒”,字下方形口,依抑左扬右并简略其内,草书如例字,其使转用笔砌方入圆。余字类推。
注释
诀(二十七):例字“萬”,“東”,“車”均含构件“甲”或“申”字,其中含“田”字件,破封为两点后,再两点连成横,即形成了横、竖“十”字形交叉之阡陌状。草书为“萬” 、“東”
、“車”
等。
诀(二十八):例字“熏”,其口字件破封后两点保留。其余如“傳”字,其构件田字破封为两点,两点再连成短横(也可不连成横),连写如草书字。此理也可追溯到篆书如神
、贵
等字的构件“申”和“中”字等的草书中分书写法。
注释
诀(二十九):构字件“甫”字破封后为两横一竖交叉穿过之阡陌状,例字如“愽”、“擊
、“敷”
等是也。
诀(三十):例字“稱”、“攝”、“彌”的简体为“称”、“摄”、“弥”,草书经由到
;由
到
由
到
逐步演化、蜕变过程,直到现在的简体字。
注释
诀(三十一):众所周知,汉文字起源于象形,即见物有形。容器具形体的封闭性自然的是方块汉字构件的特征之一。
诀(三十二):口部件在构成字的不同形位中,因书写用毛笔之笔势,其草书形态也是各有差异的。
注释
诀(三十三):今草是在汉章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晋王羲之一人,在章草和今草上都是非常的精熟善长。下举章草例字如“醫”、“相”、“吾”草书为等,其中构件“酉”、“目”和“口”也是方形“口”破封,而非全封闭式的。
诀(三十四):为本节结语,也为例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