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代换
注释
诀(一):真书中的点画,草书中多有结构上的变动与调整。
诀(二:真书中横向或纵向的多点结构,草书中依同一类多重笔画可递减连写。根据字之结构,如四点可减一点,再三点连写,可连写成一横笔、一竖笔,也可缩笔一点代过等等。
注释
诀(三):例字句。真书为纵、横多点画排列的例字,而草书须作多种形式的变化,方具有草书的艺术魅力,不然就成了平铺布算子。
诀(四):例字“對”、“劉”、“於”、“空”等真书,字中的点画,草书移动至字之外部书写,使草书更具有流动感。再举例字如:“利”、“制”、“辨”、“似”、“府”,草书为等。
注释
诀(五):永字八法中称短横为勒,点为侧。例字“浮”、“受”、“爵”中的“爪”字头,其下之三竖画代以一短横,以符号”表示之,代部首“爪”;侧(草书的点),则以一点代真书中的四点位于“飛”、“龍”字之右中和右上。再举勒(短横)的例字如,“乳”、“辭”、“信”草书为
、
、
等。短横(勒)与点仅是长短微小区别。
诀(六):真书结构中的单点,草书中常与其他笔画连写,以强调草书体势的书写连贯性。再举例字如“方”、“求”、“施”、“犬”、“福”、“衫”、“樹”,草书为、
、
、
、
、
等。
注释
诀(七):草书中除有一点代一部首者外,也有用两点不同形态组合代替真书中之部件者。
诀(八):此为诀(九)的例字句。例字如“逸”中的竖弯钩缩写成一点,避免了和“辶”底的横撇相平行,使字势美观活跃,不呆滞。例字如“郭”、“耶”其中右耳朵旁竖缩成点,也是同理。
注释
诀(九):真书中的横、竖、撇、捺,或弯钩等线条形笔画,草书中皆可缩写成不同形态的点,以顺应或改变结字之势态,提高审美效果。
诀(十):指对称三点符,已于简形称一节中表述。
注释
诀(十一):所举例字均为形位对称结构,意在说明三点对称符也是点代换内容之一。
诀(十二):有碍笔速之点画或部件缓其后,再补书之。
注释
诀(十三):点补以示意笔画之省略不足处,和与它字之区别。
诀(十四):斗星,点之意如斗星。
注释
诀(十五):中国画中有皴、擦、点、染之法,可以一点代万景。草书结构中就是使转成弧线段与点画,准确地利用点画之不同形态,可抒发、表达书写者之不同的情怀。
诀(十六):草书书写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草书符号,会产生一些疑似字,只有做到笔画、体势之准确与完整方可区别、避免之。
注释
诀(十七):草书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可有不同的美学内容。此诀为形容草书书风具有阳刚壮丽之美类的书作。
诀(十八):此诀为形容部分草书具有阿娜多姿、连绵缠绕的阴柔之美类的书作。
注释
诀(十九):举例说明古代草书大家,如明祝枝山的草书书风是,兼取众长,天真纵逸,变化无穷;而唐孙过庭草书书风是,深得(二王)精髓,笔法娴熟,字势坚劲,阳刚秀美。并著有《书谱》一书,影响书坛深远。两位不同时代的先贤之可比,也是在于他们草书书风之共同点,即是“挥毫起烟云”,书风流美迅捷。
诀(二十):清王铎在其 《书学论集》中云:“凡作草书,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此句说明草书获得笔意之重要性。草书要意在笔先,笔绝而雅意尚在为最佳。极佳的草书作品,历来为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所倾心喜爱。众达,即指历代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