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简介
《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这本书是由.中共绥德县委史志办室编著创作的,《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共有45章节
1
绥德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李永奇 县委书记 第一副组长 姬跃飞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 组 长 杨树森 县委副书记 王 斌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郝海安...
2
中共绥德县委史志办公室
主 任 李 强 副 主 任 常改宁 正科级主编 刘水波 主任科员 张 晔 科 员 折大军 田 淼 雷巧亚 赵媛媛 协 管 员 牛 嵘 王 垚 马 蕾 《...
3
编写说明
《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一书,是中共绥德县委史志办公室计划编辑出版的“绥德红色革命教育丛书”之一。重点记述全国抗战时期中共绥德特委、绥德警备区司令部、陕甘宁边区绥...
4
目录
目 录 绥德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中共绥德县委史志办公室 编写说明 第一章 全国抗战初期的绥德警备区 第一节 中共绥德特委和绥德警备区司令部 一、...
5
第一章 全国抗战初期的绥德警备区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驻北平丰台的中国驻屯军一部在河北宛平县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深夜零时许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
6
第一节 中共绥德特委和绥德警备区司令部
以绥德为中心的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原为国民党统治区,党的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全国抗战开始后,经国共两党协商,将绥德、米脂、佳县、...
7
一、中共绥德特区委员会(简称绥德特委)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在占领晋西北大部地区之后,企图西渡黄河,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大西北地区,形势十分危急。中共中央特别重视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绥德地...
8
二、绥德警备区司令部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地区。太原失陷后,日军侵华战争的战备重点是占领华中及华南地区。同时,妄图以山西为基地,强行西渡黄河,进犯陕西及西北地区。11月2...
9
第二节 抗日救亡组织的建立
1937年7月10日,中共陕西省委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事件告西北各界同胞书》,指出:卢沟桥事件“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外交烟幕,说明日寇对华新的大规模的...
10
第三节 摩擦与反摩擦斗争
绥德警备区本属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共管的地区。国民党的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二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保安团等军政机构都驻在绥德县城。警备区所属的绥(德)...
11
一、白银案
1938年春,绥德一些商行贩卖银洋。国民党绥德专员公署和县政府以禁止倒贩白洋为名,没收绥德城内同裕成(周发源、周自岐开设)白银6500圆,罚银洋19500圆(经...
12
二、暗杀案
1938年5月,在安定县(今子长)杨家园子出现一起暗杀事件,国民党县保安队枪杀一位正在动员群众参军的八路军连长。绥德警备区司令部遵照“对于国民党干的这种亲痛仇快...
13
三、嫁祸案
国民党顽固派成立的土匪别动队(有的自称为“黑军”并设立了“黑军政府”),杀人越货,扰乱社会治安,反把脏水泼在共产党身上,污蔑是“八路军干的”。揭露、打击土匪别动...
14
四、绑架案
1939年1月,国民党安定县长田杰生非法逮捕八路军民运工作干部两名,无理阻挠抗敌后援会工作。次年3月,田杰生又假借请客为名,无故绑架安定民主政府县长薛兰斌;后又...
15
五、抗粮案
1939年10月,王震率三五九旅驻防绥德之后,国民党政府在“限制异党活动”的思想指导下,不但不按时供应军饷,而且不准八路军在驻防地区自行购买军粮。 是年冬,三五...
16
六、赌博案
1939年,国民党党、政、军公务人员,凭借手中的权力,以禁赌为名,大肆没收赌资赌具,并将部分耍赌者投入监牢,借此罚款或收受巨额钱财。然而,其专署、保安司令部、保...
17
七、吸毒案
1939年,国民党专署、保安团队、稽查处等单位,借禁食鸦片为名,到处搜查、没收烟土,并将一些烟土贩关入牢房,乘机向其亲属索要罚金和烟土。之后,又将烟土转手贩卖,...
18
八、贪污案
1938年,国民政府投巨款整修咸榆公路。工程处设在绥德县城,预计3年竣工。绥德专署、县政府一些官员竟勾结工程处负责人,扣压工人工资数万元白洋,并责令停工,致使数...
19
第四节 双重政权的形成与结束
从1937年2月至9月,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为代表,到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就苏区改制后的名称、辖区和行政长官人选等问题,与国民党的代表谈...
20
第五节 抗日军政大学在绥德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6年6月在瓦窑堡成立,其前身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工农红军大学。抗大成立不久迁往保安。1937年1月,迁往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
21
第二章 河防保卫战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八路军抗敌斗争的总后方,八路军留守兵团担负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1937年10月,中央军委给八路军留守部队下达了“保卫边区,肃清...
22
第一节 河防军事部署
全国抗战时期,北起陕北府谷,南至宜川的千里黄河防线,既是抗日的前沿阵地,又是陕甘宁边区通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阻止日军西犯,守卫西北大...
23
第二节 河防战斗
日军占领太原后,立即派一部从大同和绥东一带沿内蒙从西北部逼近陕甘宁边区防地,企图从侧翼出其不意的突破陕甘宁边区的防线,占领边区。西渡黄河是日军进攻的重点,保卫黄...
24
第三节 拥军支前
绥德分区党、政、军、民、学,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的《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陕甘宁边区拥军公约》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发布的《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拥政爱民公...
25
第三章 政治建设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会议,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的名义,成...
26
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党组织
194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一度亦称中共中央西北中央局)4月27日,中央决定高...
27
第二节 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建立
1940年2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联合致电国民党最高当局,要求严惩绥德陕西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何绍南,交...
28
第三节 “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民主建政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一个重大创造。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是“三三制”政策得以...
29
第四节 全面实行“精兵简政”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毛泽东曾称其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这项政策首先在陕甘宁边区提出和实行,随后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推广。...
30
第五节 党员干部培训
绥德分区各级干部和党员大多数是工农出身,普遍没有文化,文盲干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缺乏马列主义的修养,工作中仅凭经验办事,虽然具有满腔革命热情和革命积极性,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