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花法

画菊花法

晚唐、五代、南北宋时期的花鸟画比前期有了明显的提高。至明代,开始出现以水墨写意为主的花鸟画,风格秀雅,强调“士气”,应属于文人画的体系。梅、兰、竹、菊、石、草、虫等都是开始频繁在这个时期出现的绘画内容。王绂、吕征、林良等都有杰出的有关菊花的作品;晚清的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以及近代的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里多有关于菊花的内容,其作品厚重、博大、传神。这里我总结了历代画菊花大家的风格和特点,经过绘画的实践和系统的研究,在画蟹的基础上,通过对蟹盖画法的变异,去画菊花的叶子;通过对蟹钳画法的变异,去画菊花的花瓣。

下面也将“画菊花法”分解成六个步骤,分别论述、示范。

1.用大白云笔,先泡水,再蘸墨,画出三个菊花花瓣,形状如同蟹钳,要比蟹钳长些、扁些。

2.重复上一个步骤,画出菊花花朵下面的两个花瓣,这样基本可以确定该菊花花朵的形状。

3.按照自己想要画的菊花的形态,按上图所画菊花的骨架,依照菊花的生长规律,继续向四周增画数个花瓣,直至达到理想要求为止。

4. 按照自己想要呈现的效果可以随意去画数朵形状不同的菊花。

5. 画出菊花的枝干、花蕾、花托并画出菊花的叶子,可用水墨丹青去表现,也可以用藤黄加花青调和成老绿、深绿、浅绿的不同色彩,去表现菊花叶子的质感,即“六法”中论述的“应物写形”。

6. 最后画出叶柄、叶脉。花叶的生长规律是互生,其形状如同蟹盖三笔的分裂法,待叶、茎、花的墨色干后可以染红、黄、白等色,即“六法”中论述的“随类赋彩”。

7. 把花朵、花蕾、叶子、枝干组合成小幅画,然后根据画作的尺寸大小,去增加花朵、花蕾、叶子、枝干的数量,也可以与石头、其他花、鸟和虫相配。

《待客》谷宝玉/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用大白云笔蘸赭石,在笔尖处蘸墨,画出酒坛子;再用大红色画出红帖子;待酒坛子的墨色干后,在红帖子上写“酒”字,或者“福”字、“喜”字均可;最后用重墨画酒坛子上的绳子。落款钤印。

《重阳待客图》谷宝玉/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先用大白云笔蘸朱磦色,在笔尖部位蘸适量胭脂红,画出三只蟹;再用小斗笔蘸花青,笔尖蘸淡墨,画出盘子和画菊花。落款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