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鸡法
1. 用提斗笔泡水,于毛笔三分之一的部位蘸墨,在调色盘中稍做运动,用侧锋画三笔(这是画蟹盖方法的变异),像椭圆形,即竹鸡背部的前部形状。
2. 用中白云笔蘸深墨,画出“翅膀骨”,再画背部的线条至尾部;画上尾巴(共三笔),再用淡墨线条画出竹鸡的翅膀(形状像蟹钳,也像菊花花瓣的变异状)。
3. 用提斗笔蘸墨,画出竹鸡的胸部、腹部和大腿部分。
4. 换大衣纹笔或者小楷毛笔,蘸深墨,画出竹鸡的眼睛、嘴巴、鼻子。
5. 用大白云笔蘸深淡墨,画出竹鸡的头、脖子,使其与背部、腹部恰当、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完成一只竹鸡的整体,即“六法”中论述的“应物写形”。
6. 最后画出竹鸡的腿和脚趾。画腿时要根据鸟的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参考中国历代花鸟画大师的作品,去进行练习,达到再创造之目的。
《金秋吉祥》谷宝玉/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根据“画菊花法”“画竹鸡法”,把活跃在秋天的竹鸡和秋天盛开的菊花组合成一幅贴近生活的作品,让观者感受大自然的风光。
《吉祥荣华》 谷宝玉/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先画出竹鸡和石头;再用洋红画出芙蓉花;藤黄加花青画出层次分明的叶子和花茎;最后在石头下方画蓝色的小野菊花。落款钤印。
《吉祥》 耿俊萍/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先用朱砂、胭脂红画出下垂的竹子,然后根据谷宝玉的“画竹鸡法”画出两只竹鸡。落款钤印。 这幅画小中见大,寓意深刻,情趣盎然,笔墨生动。画家在熟悉大自然中的竹林和野生竹鸡后,把二者巧妙地结合搭配,形成一幅佳作。
《秋色秋情》谷宝玉/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先用胭脂红勾勒出菊花的形状,线条将干时用曙红染色,用花青加藤黄,“没骨法”画叶;再画三只竹鸡;最后画石,待石头的线条干后,用淡赭石局部着色。落款钤印。
《聚栖》耿俊萍/作
作这幅画时,画家根据“画竹鸡法”,先画出五只竹鸡,再用淡花青画出蕉叶。落款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