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绪言

不论您是不是歌剧的爱好者,当您走进音乐厅欣赏交响乐的时候,常常可以欣赏到的是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序曲。在世界各大声乐赛事中,威尔第与普契尼都是怎么也绕不开的重要作曲家,许多必唱和自选曲目都出自他们之手。提起意大利歌剧,这两位大师是代表人物;提起世界歌剧,这两位大师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他们在歌剧史、世界音乐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意大利是开启世界歌剧历史的地方,意大利歌剧促成了灿烂辉煌的世界歌剧的发展,意大利拥有一大批优秀歌剧作曲名家,为世界歌剧艺术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意大利歌剧从文艺复兴时期诞生到现在,历经400多个春夏秋冬,一直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威尔第和普契尼两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是劳苦功高,他们的作品使意大利歌剧在全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和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这两位歌剧大师是意大利众多优秀歌剧作曲名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是世界歌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伟大歌剧作曲家,他们把意大利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又一个顶峰,推动了歌剧艺术整体的繁荣和发展。两位大师为歌剧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不仅在意大利歌剧界有极高的威望,而且在世界歌剧史上都享有盛誉。他们的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大剧院上演,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至今仍然焕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威尔第与普契尼作为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和传承人,他们在歌剧创作上存在许多极其相近之处。威尔第与普契尼的歌剧作品都十分敏感而准确地观察、审视着身边的社会现实,符合社会心理、切合时代脉搏,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物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正是这些作品特质使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

威尔第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一些革命歌曲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从他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命运的力量”。

普契尼则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末至欧洲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他不仅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还不断探寻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他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果,紧跟时代的潮流,融合吸收了当代和声、管弦乐法、曲式等方面的新创作手法,创立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咏叙风格。他的创作选题真实,感情线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震撼心灵,他还在作品中努力追求歌剧的戏剧性布局和动力化发展,这些都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威尔第与普契尼是世界歌剧艺术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的作曲家,他们是意大利文化乃至欧洲文化的骄傲,是世界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值得一提的是,从普契尼诞生一直到他真正步入歌剧王国之前,意大利歌剧世界几乎是被威尔第独占了。然而,作为威尔第的继承发扬者,普契尼当之无愧地代表了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的最高水平。

可以这么说,威尔第和普契尼两位歌剧大师的作品具有意大利歌剧艺术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但由于两位歌剧大师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同,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求学谋生的经历也大相径庭,所以两位歌剧大师的歌剧作品从思想性、社会性、艺术性、创新性到具体的创作手法、选材,以及在表现社会、人性和情感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他们本人出生的时代和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这应该是我们研究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作品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应该也属于科学研究整个歌剧历史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离开了作曲家所处的社会环境,离开了社会环境给他们性格和作品带来的影响,孤立地进行作品分析研究,那这样的研究就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和研究歌剧艺术的时候,需要全面研究歌剧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环境,力求正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重点,由点及面,探索其深度和广度。

威尔第出生于1813年10月10日,普契尼出生于1858年12月22日。他们虽然是同一世纪的作曲家,并且相距的年代并不是十分遥远,但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性质已经不完全相同了,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点、人生理想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角度也不一样。

威尔第生长在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热火朝天的时期,心灵深处充满着民族解放的激情;普契尼则生活在刚经过战乱煎熬,人们渴望安逸、美好的生存环境的时代。威尔第强调故事的社会性、尖锐性、英雄性;普契尼则注重描写现实中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缠。从他们创作的取材以及对歌剧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感受到,两位大师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创作视角。尽管相隔的年代不远,但他们的创作角度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在人物塑造方面,威尔第笔下的人物总是比普契尼笔下的人物更加富有戏剧性。就拿演唱方面来说,同样是歌剧的咏叹调或重唱或其他形式的唱段,为什么在同样的音区,同样长度的唱段,演唱者往往感觉演唱威尔第的作品要比演唱普契尼的作品更辛苦、负担好像也更重一些?这或许不是简单的音高和乐句长短的问题,而是作品的情感深度、思想深度所表现出的人物和情感的内在力量的差别,这种力量仅仅从旋律音高上看,几乎是无法辨别的,演唱者只有在内心深处有真切感受,才能把情感体验准确地表达出来。

有人认为普契尼的歌剧作品缺少威尔第式的英雄气概、革命气质、汹涌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但不一样的是,普契尼作品多了些许柔情蜜意、多愁善感,这些是威尔第作品中比较少有的元素。这应该与他们的原生家庭环境、个人成长、人生经历以及时代氛围等息息相关。

他们共同具有的戏剧性才智和歌剧创作技巧很少有作曲家能与之匹敌。所以说,抒情性和戏剧性并非来自音乐创作形式,而是来自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心灵感受度和情感表达的范围。

威尔第坚持意大利歌剧以歌唱为基础的艺术本质,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威尔第所处的时代,在音乐史上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是一个由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代表人物构成的“美声时期”。这个时代也是意大利歌剧和演唱方法的辉煌时期,歌剧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歌唱方式上都形成了华丽优美的声音表现技术。威尔第在这个大环境下突破了这种流行风格,突破了单一的创作手法,扬长避短,把时代特点和国家民族精神融入音乐,提升了歌剧的思想性和观赏性,将浪漫主义歌剧推向艺术顶峰,对歌剧艺术和社会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普契尼则注重描写现实社会中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受,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虽然没有民族解放运动的壮烈,却也能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变革,感动人心。受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影响和真实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普契尼在歌剧音乐创作手法上不是单纯意大利式的,还带有其他民族的风格。同样是表现爱情,威尔第所表现的大部分爱情是带有国家、民族的大爱,体现出博大的胸怀;普契尼则善于表现个人的情感,刻画男女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谊,格调相对于威尔第比较细腻婉约,但是这种情感能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可以代表普通大众共有的情感,让大家产生共鸣。因此,如果说威尔第的作品是震撼人心,那普契尼的作品就是感化人心。

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作品都是当今十分宝贵的音乐文献,我们不应孤立地研究他们的歌剧作品,而应联系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历史背景,结合两位大师歌剧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特点,以及他们在歌剧中运用的民族音调,从他们形似又不相同的音乐语言风格、浪漫主义和真实主义交织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比较威尔第和普契尼两位大师的歌剧创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比较全面地分析时代因素对两位歌剧大师的歌剧作品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入了解两位大师对歌剧艺术的巨大贡献,更细腻地刻画歌剧人物,从而有利于歌唱者更好地演唱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