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从公元999年,即咸平二年开始,辽国大军就经常侵犯中原边境。虽然宋军有大将杨延昭和杨嗣率军积极抵抗,但辽国骑兵强大,战术灵活,宋朝的边防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北宋曾和辽国签订过一份“澶渊之盟”。有人说这是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有人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案例,历来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这份条约的签订,为北宋争取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其子辽圣宗亲率大军再度侵入大宋。萧太后不管在辽国还是在北宋,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是辽国背后的实际掌权人。当时她已经五十二岁了,却依然保持着北方少数民族粗犷、坚韧的禀性,积极投入南侵战争中。

北宋朝廷听说萧太后母子来了,都慌乱起来。就在大家惶惶不可终日时,宰相寇准却一点儿也不惊慌,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勉强答应了下来。

寇准

寇准是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人,十九岁中进士,性情刚直、直言敢谏,得到宋太宗的重视。1004年,他出任宰相,次年成为促成“澶渊之盟”的最大功臣,第三年被奸臣排挤辞去相位,做了多年地方官。

可大敌当前,因为各自的利益不同,有主战派,就会有求和派。这时就出现了两个误事的人,参知政事王钦若建议宋真宗迁都金陵,枢密直学士陈尧叟又说迁都成都也不错,两人都主张避敌锋芒,等辽兵走了再回来。

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敌,经过这么一说,更没主意了。

寇准立即站出来,大声斥责道:“谁说要迁都的?出这种主意的人,应该先斩他们的头!”王钦若和陈尧叟吓得赶紧后退了一步。

寇准再次劝说宋真宗:“陛下,要想赢得这场战争,非要您亲自出征不可啊!您如果亲自上前线指挥战争,士气一定会大增,打败辽兵根本不在话下。如果我们放弃迎战,像只老鼠一样逃跑,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宋朝就保不住了!”

大臣高琼也上前请求真宗亲征,说:“陛下,将士们的家都在开封,谁都不愿意再迁都到别的地方,只要您亲自督战,我们有战胜辽兵的决心!”

在两位大臣的劝说下,宋真宗终于决定御驾亲征,来到韦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这段时间以来,宋、辽两国交战,互有损伤。宋朝丢了一些城池,但主要的据点一个都没有丢,把守得非常严密。萧太后见久攻不下,觉得辽国难以完全占领宋朝,便有了撤兵的心思。正巧一个大臣也提出与宋朝和谈,正中萧太后下怀,遂休书一封,提出两边各派使臣和谈。尽管书信已经送出,可辽国依然在派兵深入。

对于是否和谈,北宋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讨论。

正在这时,传来了宋军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西)附近设下埋伏,射死了辽军统帅萧挞凛的好消息。宋真宗大受鼓舞,他想到澶州南城驻扎下来,寇准却坚持让他渡河到澶州北城驻扎,说这样更能鼓舞军心。果然,当宋真宗到达北城时,守城的将士看到象征皇权的黄伞盖出现,都高呼万岁,士气高涨。

萧太后知道后,派出数千名精兵赶到北城叫阵,寇准打开城门,领兵迎敌,大获全胜。

战后,寇准留在北城,宋真宗回到行宫。寇准与部下从容地饮宴谈笑,传入宋真宗耳中,他高兴地说:“丞相如此镇定,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辽军长途奔袭,不利于长期在外作战。宋真宗也不想开战,因此,刚取得一点胜利,他就迫不及待地想促进与辽国的和谈。

萧挞凛

萧挞凛是辽国名将,被封为兰陵郡王。他英勇善战,总是率领精锐部队担当前锋。这一天,他亲自到阵前督战,没想到宋军已经预先安置好了射程极远的床子弩,虎威军头(负责宿卫的军官)张瑰瞄准萧挞凛,一箭射中其额头,萧挞凛重伤,当夜死去。

辽国提出,宋朝要归还后周世宗时期北伐夺取的“关南之地”。

宋真宗找寇准商量:“割让土地给他们我不同意,不如我们打发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帛。”寇准说:“我本来就不赞同讲和,他们要讲和可以,请他们先归还我们燕云十六州,怎么能再给他们钱呢?”

虽然寇准反对议和,朝中主和派开始散布起了流言,说他是想把持军政、图谋不轨。寇准无奈,只好答应求和。

于是,宋真宗派使者曹利用去和辽军谈判,交代他说:“万不得已时,即使每年给他们一百万银绢,只要能保边境太平,也可以答应下来。”

曹利用点头答应。可他还没离开军营,就被守在营帐外面的寇准拦住了,寇准说:“就算皇帝答应可以给对方一百万,可你去谈判的时候,赔款数目如果超过三十万,我就要了你的脑袋!”曹利用诺诺而退。

曹利用到了辽营,巧舌如簧地与辽军讨价还价,于1005年1月,两军最终商定: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及瀛、莫二州。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què)场,开展互市贸易。

因澶州又名澶渊,这份盟约就被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签订为宋辽两国带来了百余年的平静。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在这场谈判中,北宋由于在之前的战争中积极抵抗,取得了一定战果,从而增强了谈判的底气。澶渊之盟的签订,为宋辽百余年的和平拉开了序幕,影响十分深远。

要点掌握

1.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侵宋。

2.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将萧挞凛。

3.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两国百余年不再发生大规模战争。

考点追踪

1.寇准为澶渊之盟的签订做了哪些贡献?

2.澶渊之盟有什么重大影响?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杨家将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他和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都是北宋名将。杨家父子三代坚守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北),力拒辽军。

在公元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杨业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六十岁。

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于是,杨家将的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绎,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