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起义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组织白莲会,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一起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决口,洪水泛滥。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开河。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弥勒佛
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佛经认为他在未来会降生人间,普度众生。弥勒佛在中国民间很有影响,他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形象得到百姓的喜爱。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时,几个民工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那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
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他对大家宣布,韩山童本来不姓韩,而是姓赵,按辈分排起来,还是宋徽宗的第八代孙子;刘福通也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睛,百姓们听了也不由不信。
韩山童、刘福通挑选个日子,聚集了一批人,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家推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起义,用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标记。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躲了起来。
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州等一些据点。开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也杀了河官,纷纷投奔刘福通的队伍。因为起义兵士头上裹着红巾,当时的百姓把他们称作红军,历史上把它称作红巾军。不到十天,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
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境贫寒,以撑船贩盐为生。在元末起义的浪潮中,他联合在盐场干活的盐丁发动起义,很快拉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元朝招降他,他屡降屡叛,实力越来越强,占据一大片富庶的土地。1367年,他被朱元璋击败后自杀。
过了一个月,刘福通的红巾军就连续攻下了一批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的影响,听到刘福通起义,纷纷响应,像蕲水的徐寿辉、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的郭子兴,也都打起了红巾军的旗号起义。其中,也有不打红巾军旗号的,像江苏北部的张士诚。
1354年,元顺帝派丞相脱脱集中了诸王和各省人马,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高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起义军正在危急的时候,元王朝突然发生内乱。元顺帝下令撤掉脱脱的官爵,百万元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乱,全军崩溃。
元军溃散以后,刘福通的北方起义军趁机出击,大破元军。第二年二月,刘福通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正式称帝,国号叫宋。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随后,刘福通亲自率领大军攻占了汴梁,把小明王韩林儿接到汴梁,并定汴梁为都城。
红巾军声势浩大,元王朝大为恐慌,纠集地主武装加紧镇压,汴梁又落在元军手里。元王朝又用高官厚禄招降了张士诚,刘福通保护小明王逃到安丰(今安徽省寿县)后受到张士诚的袭击,1363年,刘福通在战斗中牺牲,红巾军起义失败。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元朝政府残暴的政策,使得民怨不断积累,最终被红巾军引爆。可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统治者如果忘记这个道理,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灭亡。
要点掌握
1.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起义爆发。
2.1363年,刘福通战死,红巾军起义失败。
考点追踪
1.红巾军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2.红巾军起义产生了哪些影响?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小明王韩林儿
韩林儿是韩山童之子,被刘福通拥立称帝,称为小明王,称为当时天下起义军名义上的共主。韩林儿胸无大志,又对刘福通言听计从,所以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1363年,刘福通战死,红巾军起义已经在实质上失败了。而早已从红巾军中独立出去的朱元璋将韩林儿救走,让他住在滁州。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在名义上也不再归韩林儿管辖。1366年,朱元璋令部将廖永忠接韩林儿到南京,途中船突然翻了,韩林儿沉入水中淹死。对于此事是否是朱元璋策划的,至今仍然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