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庙

王安石庙

东钱湖沿湖许多村庄,大多数都塑裴君,为啥下水特别在庙里塑王安石当菩萨?说来话长。

下水地方,三面靠山,一面靠水,是多柴木、少积谷的地方。百姓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山里弄来的。所以每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人没饭吃,就要向地主借粮了。向地主借粮,不但要押头,而且利息高得吓人,借一百斤谷子,每年要三四十斤利息。到秋收时,收上的稻谷除了还地主的利息外,剩下的实际没多少了。因为这样子,大多数人每年日子都难熬。特别是每逢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就难以生活。后来在宋朝时,县里来了一个知县老爷,名字叫王安石。他上任没多少日子,就青衣小帽,到处察访民情,了解山区百姓生活不好的原因。王知县了解情况后,就在郸县试行春贷。在青黄不接时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利息每百斤只收四五斤。从此下水人生活比较好过,别的地方人虽然受了王知县的恩惠,但是没有下水人介深。王安石离开鄞县后,下水人筹集资金给王安石造了一个庙,叫“忠应庙”。老祖宗讲“忠应”二字,是根据王安石做官品质来取的。“忠”是忠孝节廉的意思,是立身大本,“应”是有好的报应的意思。

整理者:胡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