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学会求救

第9章 学会求救

张小南看老爸将海螺捡起,不知道要做什么。他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老爸没几分钟就将海螺改造成了海螺号。他将海螺细小的一端放进嘴里用力一吹,呜呜——,海螺号的响声悠扬。

“老爸,我真是服了你,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做玩具,真是童心未泯呀!”张小南有些失望。

“儿子,你太小瞧老爸了。”张远摆弄着海螺号,吹出非常有规律的声音。

“老爸,这声音到底代表着什么含义呢?”张小北也搞不懂老爸到底要做什么,但是她能听出海螺号吹出的声音似乎有一定规律。

张远再次吹响海螺号,发出的声音有明显的规律,先是三短,然后是三长,尔后又是三短。

“哦!我猜到了。”张小北的眼睛一亮,“这是求救信号,对不对?”

张远高兴地摸着女儿的头:“回答正确,加十分。”

“搞错没有,就这么几声螺号响,就能求救了?”张小南怀疑地说,“还不如我对着大海喊两嗓子呢!”

张远微微一笑:“没错!你朝着海面大喊也可以,不过出不了两分钟便会精疲力竭了。”

张小南不信邪,扯着嗓门面向大海喊:“救命呀!救命呀!救命呀……”

果然,没两分钟他就上气不接下气了。张小南弯着腰,双手扶着膝盖说:“老爸,看来被你说中了,也许还是用你的螺号效果更好。”

张远进一步解释: “光是大声地喊,或者吹响螺号也是没用的,还要学会发出求救的声音。”

“难道求救还有什么特殊的声音吗?”张小南越发好奇了。

“当然了,利用很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比如哨子、笛子,还有我们制作的螺号。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吹响,并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人们便发明了有规律的声音来表示求救信号。”

说完,张远拿起螺号用力地吹响:“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听到了没有,我在发出SOS求救信号。”

张小南只听出了三短、三长、再三短的声音规律,但不明白这为何能代表着SOS。

原来,在莫尔斯电码中三个短电波代表字母“S”,三个长电波代表字母“O”,所以三短、三长、再三短便组成了“SOS”的电波密码。

后来,莫尔斯电码被引用到救援领域,便衍生出很多求救的方法。比如发出三短、三长、三短的声音,这样就代表着有人在求救。

“老爸,我明白了。”小北思考着说,“凡是能发出SOS信号的方式,都可以用来求救,对吧?”

“没错!比如用东西摆成SOS的形状或用光都可以。”张远欣赏地看着女儿。

张小北失望地说:“如果咱们有手电筒就好了。”

“咱们的手电筒掉进大海里了。”张小南看着泛着波涛的海面,一筹莫展。他想,如果有手电筒就可以在夜间制造出求救信号的光线,这样空中的飞机和海里的轮船就都可以发现他们了,获救的概率也就更大。

“不用灰心,没有手电筒咱们照样可以在夜间制造出求救信号。”张远很有把握地说。

“老爸,你是说用火吧?”小北果然聪明。

张远点点头:“只要我们找到生火的材料,就可以在岛上架起三堆篝火,用这种方法来发出求救信号。”

张小南有些迷惑:“老爸,为什么不摆成SOS的形状,那样不是更容易被发现吗?”

“当然可以摆成SOS的形状。”张远肯定地说,“不过,国际上有一种关于用烟火发出求救信号的专门规定,那就是将三堆距离相同的烟火摆成三角形点燃。”

张远还讲了很多关于用烟火求救的知识和方法。在古代,烟火就已经成为传递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比如烽火台。此外,除了刚才所讲的摆成三角形火堆,其实还有很多方法。例如,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中要添加青草、青树叶等导致产生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引人注意。

再如,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的浓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听了老爸的话,兄妹二人学到了很多遇险求救的知识,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来吧,孩子们,我们现在利用岛上现有的石头摆出一个求救标记,好让空中经过的飞机发现咱们。”说着,张远带领小南和小北开始将小岛上的石头搬起来,摆成三个巨大的字母:SOS。

这些石头很快便被摆成SOS的形状,但是它们的颜色和周围的石头一模一样,从高高的空中很难被发现。

“小南,小北,你们到海边去找些绿色的海藻来,铺在这些石头上面。”张远命令道。

张小南有些累了,坐在石头上不肯动。“老爸,做这些无用功干什么?还不如好好休息一下。”

“看你那副没出息的样子,还男子汉大丈夫呢?我看连我们这些小女子都不如。”张小北鄙视地看了哥哥一眼,独自去海边寻找海藻了。

张远跟小南解释:“这些海藻可不是摆设,把它们覆盖在摆成SOS的石头上,便会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飞机上的人一眼便能看到了。”

张小南有气无力地站起来,摇着头说:“好吧,我去找就是了,真是累死人不偿命!”

拖着饥饿疲惫的身躯,张小南的双脚擦着地面向海边走去。

“啊——救命呀!”

还没有走到海边,张小南便听到了妹妹的呼救声。张小南疲惫的身体立刻紧张起来,他拼命向海边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