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再版序言

导言 从方法论问题谈起

第一章 先秦原儒家

缘“情”而起的“仁学”

借排拒“命”提升的人的价值生命

天道与人德贯通的最初寻求

第二章 由本源论引申的成德论

周敦颐:“无极”与“诚体”

张载:“太虚即气”与“民胞物与”

信仰性道德之证成与缺失

第三章 由主“知”论架构的成德论

程颢:从“必然”处说“理”与“理”本论

程颐:主客二分与“致知在格物”说

朱熹:以知识论为进路的功夫论

规范性道德的长处与弱点

第四章 由主“志”论确立的成德论

陆九渊:从“应然”处说“理”与“心”(志)本论

王守仁:“致良知”说所表征的意志自由

主体性的凸显与困惑

第五章 由主“情”论开示的境界论

陈献章:“理”的规范性意义的消解与“情”本论

王艮:从“然”处说“道”与对感性生活的认肯

泰州后学:“欲”的提升与对人性的重新介说

晚明士风:一种现世性、当下性的格调追求

个体性的祈盼与近代精神

第六章 由致“用”学体现的经验知识论

事功思潮的历史回顾

王夫之:从现实关系处说“理”与对知性心的再认定

黄宗羲:从权力结构处论“政”与对公共礼法的新考察

工具理性的贡献与局限

结语 走出新儒家——重评现代儒学之“内圣外王”论

后 记

再版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