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是在为研究生开设的“宋元明清哲学”一课的讲稿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全书在未及统稿的情况下即已付排,不免有许多疏漏,有若干提法前后不一致,待校稿时已不便作大的变动,于是只好留下遗憾。幸好个人并无成“圣”的奢望,不祈求把自己的每一句话当作“真理”,故对自己的不足感到坦然。而且正因为现在有许多不足,才可以有下来的永不竭息的追求!

读毕本书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我用全书讨论儒家而在最后(“结语”部分),在讨论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上却更认同道家。问题或可归结为:儒、道二家,一为“入世拯救”,一为“出世逍遥”,究竟谁家更值得认肯?我想,这一问题是很难有一为大家允诺的答案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文学科所提供的,仅为说服个人或一群人接受某一种生活方式的“理由”。当另一些个人或群体拒绝选取这种生活方式时,这些“理由”便是可以多方挑剔的。这里不存在知识论意义上的孰是孰非问题。就价值判定而言,儒家重“入世拯救”很有一种献身性,固令人钦佩。但在道家看来,入世便要改变自己,使自己角色化、工具化而失我与失真。故与其如此,毋宁与世间拉开距离从而得以对卑琐、杂乱的世间有一种批判反省的精神,此不亦显崇高?!

我的两位年轻的朋友冯焕珍君与陈立胜君分别校阅了全书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饶有新意的见解,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余小华小姐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衷心感谢他们!

冯达文

1997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