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材料按其物化性质可分为( )。

A.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质材料

B.有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质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无机质材料

D.有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无机质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为( )。

A.天然石料、烧土制品、无机胶凝材料

B.人工石料、烧土制品、有机材料

C.人工石料、烧土制品、无机胶凝材料

D.天然石料、矿物质材料、无机胶凝材料

3.筑坝用土石料主要包括( )。

A.土坝(体)壳用土石料、防水石料、排污设施砌石护坡用石料

B.土坝(体)壳用土石料、防渗体用土石料、排水设施和砌石护坡用石料

C.土坝(体)壳用土石料、防渗体用土石料、排污设施护坡用石料

D.防水石料、排污设施、护坡用石料

4.土坝(体)壳用土石料,要求其渗透系数应不宜大于( )。

A.1×10-4cm/s

B.2×10-4cm/s

C.4×10-4cm/s

D.0.5×10-4cm/s

5.由于岩石的形成条件不同,岩石可分为( )。

A.火成岩、花岗岩、灰岩

B.玄武岩、石英岩、变质岩

C.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

D.花岗岩、玄武岩、灰岩

6.水成岩中的灰岩的特点是( )。

A.分布狭窄,硬度高,开采加工容易

B.分布较广,硬度高,开采加工容易

C.分布狭窄,硬度很低,开采加工容易

D.分布广,硬度小,开采加工容易

7.变质岩中的石英岩的由来是( )。

A.由砂岩变质而来的

B.由灰岩变质而来的

C.由闪长岩变质而来的

D.由花岗岩变质而来的

8.水泥是( )的材料。

A.坚硬性材料

B.水溶性胶凝材料

C.水硬性胶凝材料

D.坚硬性胶凝材料

9.硅酸盐水泥密度一般为( )。

A.3000~3200kg/m3

B.3100~3200kg/m3

C.3000~3100kg/m3

D.3200~3300kg/m3

10.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应根据( )。

A.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物的特点及混凝土所处的部位

B.建筑物的特点及混凝土所处的部位

C.仅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

D.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及混凝土所处的部位

11.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 )来选用。

A.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

B.建筑物的特点

C.混凝土的性能

D.混凝土所处的部位

12.水泥砂浆拌和物的和易性包括( )。

A.流动性和保水性

B.粘聚性和流动性

C.保水性和粘聚性

D.保湿性和保水性

13.保水性中砂浆的分层度最适宜的是( )。

A.2~4cm

B.3~5cm

C.1~2cm

D.2~3cm

14.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包括( )。

A.流动性、保湿性、粘稠性

B.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C.流动性、粘聚性

D.粘聚性、保水性

15.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约为抗压强度的( )。

A.7%~14%

B.5%~7%

C.8%~12%

D.6%~14%

16.下列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是将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等各项组成材料合理地配合,使得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并符合经济性原则

B.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任务是将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等各项组成材料合理地配合,符合经济性原则

C.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任务是将水泥,石料和石灰等各项组成材料合理地配合,使得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

D.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任务是将水泥、粗骨细料和水等各项组成的材料合理地配合,使得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所要求的其中一项技指标就可以

17.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洪水标准是指( )。

A.同等级的建筑场所采用的按特定频率或重现期表示的洪水称为洪水标准

B.不同等级的建筑场所采用的按某种频率或重现期表示的洪水称为洪水标准

C.不同等级的建筑场所采用的按特定频率表示的洪水称为洪水标准

D.同等级的建筑场所采用的按某种频率或重现期表示的洪水称为洪水标准

18.洪水标准包括( )。

A.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B.洪峰流量和洪水分量

C.洪峰总量和洪水总量

D.洪峰总量和洪水分量

19.永久性水工建筑场所采用的洪水标准分为( )。

A.设计洪水标准和校核洪水标准

B.研究洪水标准和校核洪水标准

C.设计洪水标准和分析洪水标准

D.研究洪水标准和分析洪水标准

20.当水工建筑物级别为2时,校核土石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重现期为( )。

A.5000~2000

B.2000~1000

C.1000~500

D.500~200

21.当山区、丘陵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挡水高度低于( ),且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 )时,其洪水标准宜按平原、滨海区标准确定。

A.14m;9m

B.15m;9m

C.15m;10m

D.14m;10m

22.水利水电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划分的等级是( )。

A.Ⅰ、Ⅱ、Ⅲ三等

B.Ⅰ、Ⅱ、Ⅲ、Ⅳ四等

C.Ⅰ、Ⅱ、Ⅲ、Ⅳ、Ⅴ五等

D.Ⅰ、Ⅱ、Ⅲ、Ⅳ、Ⅴ、Ⅵ六等

23.若水利水电工程的等级为Ⅰ等,则水库的总库容为( )。

A.≤10×108m3

B.≥10×108m3

C.≤1×108m3

D.≥1×108m3

24.对于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按各综合利用项目的分等指标确定的等别不同时,其工程等别应按其中( )确定。

A.最低等别

B.最高等别

C.中等等别

D.一般等别

25.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为( )。

A.1、2、3级

B.1、2、3、4级

C.1、2级

D.1、2、3、4、5级

26.对于( )级的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符合该级别规定的指标不得少于两项。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7.1、2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为( )。

A.>3年

B.<3年

C.1.5~3年

D.<1.5年

28.利用临时性水工建筑场挡水发电、通航时,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以下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可以提高一级。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9.防洪限制水位又称( )。

A.汛前限制水位

B.防洪高水位

C.设计洪水位

D.校核洪水位

30.防洪库容是指( )。

A.设计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B.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C.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D.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31.拦洪库容是指( )。

A.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B.校核水位以下的水库静容积

C.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D.设计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32.水工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 )。

A.一般性建筑物和专门性建筑物

B.永久性建筑物和临时性建筑物

C.水电站建筑物和水运建筑物

D.永久性建筑物和专门性建筑物

33.主要水工建筑物是指( )。

A.指失事后将造成上游灾害或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建筑物

B.指失事后造成下游灾害或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建筑物

C.指失事后不致造成下游灾害或者对工程效益影响不大的并易于修复的建筑物

D.指失事后不致造成上游灾害或者对工程进度影响不大的并易于修复的建筑物

34.下列关于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作条件简单、施工难度大、环境影响低

B.工作条件简单、施工难度大、环境影响大、失事后果严重

C.工作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环境影响大、失事后果严重

D.工作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小、环境影响小、失事后果严重

35.下列对于施工导流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在河床中修筑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道中难施工时期的上游来水量按预定的方式导向下游,从创造干地施工的条件

B.指在河床中修筑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道中易施工的上游来水量按预定方式导向下游,以创造干地施工的条件

C.指在河床中修筑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道中易施工的下游来水量按预定方式导向上游,以创造干地施工的条件

D.指在河床中修筑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道中难施工的下游来水量按预定方式导向上游

36.施工导流的基本方式可分为( )。

A.分段围堰法导流和全段围堰法导流

B.分段围护法导流和全段围堰法导流

C.分段围护法导流和全段围护法导流

D.分段围堰法导流和全段围护法导流

37.围堰按围堰与水流方向的相对位置分为( )。

A.横向围堰和过水围堰

B.横向围堰和纵向围堰

C.过水围堰和不过水围堰

D.土石围堰和纵向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