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以下简称《水法》)是1988年1月2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 )年7月1日实行的。

A.1988

B.1989

C.1990

D.1991

2.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旧水法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用需要,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草案)》于2002年( )起施行。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3.《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 )代表国家行使。

A.个人

B.集体

C.国务院

D.地方政府

4.《水法》强调,国家制定全国水利资源战略规划。规划分为( )。

A.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B.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

C.综合规划和区域规划

D.流域规划和专业规划

5.《水法》水资源规划方面的有关水工程建设许可的规定主要是,第十九条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 )。

A.流域综合规划

B.区域综合规划

C.流域专业规划

D.区域专业规划

6.《水法》第26条国家鼓励( )水能资源。

A.开发、利用

B.开发、经营

C.开始、使用

D.开发、租用

7.在非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工程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A.省

B.县

C.市

D.国家

8.在水生生物洄游通道、通航或者竹木流放的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同时修建过鱼、过船、过木设施,所需费用由( )承担。

A.政府部门

B.水利部门

C.建设单位

D.公益部门

9.移民安置应当与工程建设( )进行。

A.前后

B.同期

C.分步

D.同步

10.移民安置计划经依法批准后,由有关的( )组织实施。

A.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11.《水法》规定在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时应采取适当的( )措施。

A.协助

B.防洪

C.通航

D.补救

12.国家所有水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划定工程( )范围。

A.管理和实施

B.管理和保护

C.实施和保护

D.管制和防御

13.从事工程建设,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造成损失的,依法( )。

A.补偿

B.补救

C.赔偿

D.救助

14.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 )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活动。

A.减少

B.无法

C.禁止

D.可以

15.《水法》中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保护方面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内容是第( )条。

A.45和64

B.35和43

C.34和35

D.43和54

16.国家对水工程建设移民实行( )移民的方针。

A.补偿性

B.扶持性

C.开发性

D.鼓励性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共分为总则、防洪规划、治理与防护、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防洪抗洪、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 )章。

A.5

B.7

C.9

D.8

18.根据《防洪法》,防洪工作应该按照( )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

A.流域和区域

B.流域或区域

C.区域

D.流域

19.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编制( )。

A.防洪评价报告

B.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C.洪水危险性报告

D.防洪可行性报告

20.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采用( )结构。

A.平顶式

B.尖顶式

C.斜坡式

D.阁楼式

21.根据《防洪法》,属于国家所有的防洪工程设施,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在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的规定,划定( )。

A.管理范围

B.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C.保护范围

D.御防范围和保护范围

22.属于集体所有的防洪工程设施,应当按照( )人民政府的规定,划定保护范围。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

C.省、自治区

D.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

23.《防洪法》第( )河道、湖泊管理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防护,确保畅通。

A.20条

B.31条

C.21条

D.49条

24.有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坊之间的( )。

A.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

B.水域、沙洲、滩地、堤防

C.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

D.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

25.无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围为( )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A.历史最高洪水位

B.洪水位

C.历史最低洪水位

D.历史洪水位

26.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围,由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界定;其他河道、湖泊管理范围,由有关( )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界定。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

D.市级

27.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 )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A.县级主管部门

B.市级主管部门

C.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主管部门

28.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 )进行。

A.位置和时间

B.位置和界限

C.时间和界限

D.时间和顺序

29.任何( )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

A.单位

B.个人

C.单位和个人

D.所有组织

30.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 )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

A.植被

B.绿色带

C.水土

D.灌溉与防护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1984年5月1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次会议通过。

A.四

B.三

C.七

D.五

32.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 ),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A.种类

B.种类、数量

C.种类、数量和浓度

D.种类、数量、分布和浓度

33.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 )标准进行勘察。

A.标准性

B.强迫性

C.强制性

D.责任性

3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是(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一个配套文件,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的依据。

A.国务院

B.省政府

C.市政府

D.市级以上政府

35.《强制性条文》发布后,被摘录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继续有效,两者配套使用。所摘条文的条、款、项等序号,均与( )相同。

A.标准

B.现行标准

C.原标准

D.规定标准

36.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版《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原( )版《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同时废止。

A.1999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0年

37.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距生活区不小于( )。

A.10m

B.15m

C.20m

D.25m

38.进行大型拆除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制定( )并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一般拆除工作,也必须有专人指挥,以免发生事故。

A.安全措施

B.技术措施

C.安全防护措施

D.安全技术措施

39.在坝顶、陡坡、屋顶、悬崖、杆塔、吊桥脚手架以及其他危险边沿进行悬高空处作业时,临空一面必须( ),工作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A.搭设安全网

B.搭设防护吊栏

C.搭设安全技术网

D.搭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

40.施工单位对接触粉尘、毒物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接触粉尘、毒物浓度比较高的工人,应每隔6~12个月检查一次,如粉尘、毒物的浓度已经经常低于国家标准时,可每隔( )个月检查一次。

A.8~14

B.12~24

C.12~18

D.18~24

41.在有关开挖过程中爆破方面规定: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严禁采用( )的开挖方式。

A.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自左而右

D.自右而左

42.进行爆破时,人员应撤至受飞石、有害气体和爆破冲击波的影响范围之外,且无落石威胁的安全地点。单向开挖隧道,安全地点距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少于( )m。

A.150

B.220

C.200

D.260

4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距30m放炮时,双方人员均需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工作单项开挖贯通。竖井或斜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贯通面( )时,应自上而下贯通。

A.6m

B.5m

C.8m

D.10m

44.水工结构的非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应采用( )。

A.冷弯钢筋

B.冷拉钢筋

C.热拉钢筋

D.热弯钢筋

45.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于( )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

A.砂浆较少

B.混凝土较少

C.砂浆较多

D.混凝土较多

46.施工中严格地进行温度控制,是防止( )的主要措施。

A.混凝土表面泌水

B.混凝土强度过低

C.混凝土松散

D.混凝土裂缝

47.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加快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 )混凝土的曝晒时间,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回升。

A.缩短

B.延长

C.提高

D.平均

48.当浇筑块尺寸较大时,为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回升,可采用台阶式浇筑法,浇筑块高度应小于( )m。

A.1.6

B.1.4

C.1.5

D.2.0

49.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已经达到的强度及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而定,但应避免在夜间或气温骤降期间拆模。在气温较低季节,当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 )时,应推迟拆模时间;如必须拆模时,应在拆模后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A.6~8℃

B.5~9℃

C.6~10℃

D.6~9℃

50.(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必须严格控制( )。

A.压实密度

B.填充密度

C.填充参数

D.压实参数

5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心墙应同上下游反滤料及部分坝壳平起填筑,按顺序铺填各种坝料。优先采用( )的平起填筑法。

A.先填反滤料后填土料

B.先填土料后填反滤料

C.先填滤料后填土料

D.先填土料后填滤料

52.(水闸施工)钢筋混凝土铺盖应按( )浇筑。在荷载相差过大的邻近部位,应等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交接处的分块或预留的二次浇筑带。

A.间隔浇筑

B.分块浇筑

C.分块间隔浇筑

D.分块非间隔浇筑

53.(泵站施工)机、泵座二期混凝土,应保证设计标准强度达到( )以上,才能继续加荷安装。

A.60%

B.70%

C.80%

D.90%

54.《强制性条文》是参与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 )标准和政府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依据。

A.强制性

B.标准性

C.压迫性

D.平等性

55.《强制性条文》发布后,被摘录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继续有效,两者配套使用。所摘条文的条、款、项等序号,与原标准( )。

A.不相同

B.一小部分相同

C.大部分相同

D.相同

56.(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应采用( )施工。

A.洞室爆破法

B.药壶爆破法

C.钻孔爆破法

D.药室爆破法

57.(施工组织设计)( )混凝土施工必须进行温控防裂设计,采用有效的温控防裂措施以满足温控要求,有条件时宜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各种措施的最优组合。

A.大面积

B.大容积

C.大容量

D.大体积

58.(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生产必须满足质量品种、出机口温度和浇筑强度的要求,小时生产能力可按月高峰强度计算,月有效生产时间按500h计,不均匀系数按( )考虑。

A.1.4

B.1.5

C.1.6

D.1.7

59.(施工组织设计)对工地因停电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事故,引起国家财产严重损失的( )必须保证连续供电,设两个以上电源,若单电源供电,需另设发电厂作备用电源。

A.三类负荷

B.二类负荷

C.一类负荷

D.一般负荷

60.金属止水片的衔接,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61.当在裂隙岩面上填土时,亦应先洒水,然后边涂刷浓水泥黏土浆或水泥砂浆,边铺土、边压实(砂浆初凝前必须碾压完毕)。涂层厚度可为( )。

A.6~10mm

B.7~10mm

C.5~8mm

D.5~10mm

62.泥浆涂刷高度必须与铺土厚度一致,并应与下部涂层衔接,严禁泥浆干固后铺土和压实。泥浆的重量比可为1∶2.5~1∶3.0(土∶水)涂层厚度( )。

A.2~4mm

B.2~3mm

C.3~5mm

D.3~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