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典的故事——仓颉造字
天气渐渐变暖了,侍女们开始收拾起东西来。她们把一些没有用的旧物件,都堆放在了花园的一角。
一天,小公主路过那里,忽然听到破桌子、烂椅子中间,有个悲愤的声音:“这些无知的侍女,居然把我也当作破烂丢到了这里!”她把轮椅摇过去,看到一本老字典,正躺在杂物丛中,被风吹得翻来翻去。
“文字是多么重要!不重视文字的人,都是浅薄无知的!”它的语气,活像书院里面的教书先生。小公主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
“不信?我给你讲个‘仓颉(jié)造字’的故事,你就知道了!”老字典似乎觉得自己遭到了轻视,很有些愤愤不平。
远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只能用“结绳记事”的
方式来传递信息。部族如果有了事情,就拿来一根绳子,大事拿大的绳子,小事拿小的绳子。与事情相关的数字,譬如战争俘虏了多少人,打猎捕获了几头野牛,会议有多少人参加,就在绳子上打不同的结来表示。
这种方法太笨拙了,以至于事情过去没多久,大家便忘记了每条绳子代表什么事,每个结又象征着什么东西。有的人,借了五头牛,却拿着绳子还给对方五只鸡,对方当然不干了。于是,吵来吵去,大打出手,闹到部族首领黄帝那里,请求解决。
黄帝虽然英明神武,却无法消除这些琐碎纠纷,被吵得不胜其烦,便委托部下仓颉来解决这些问题。仓颉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传说他长着龙一样的相貌,每只眼睛里都有两个瞳孔,能观察到别人发现不了的微小变化。
仓颉思来想去,觉得这些纠纷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对事情无法明确记录。他想出了很多办法,用别的东西代替结绳,譬如用贝壳、木棍、石子来表示各种事情,可这些方法并不完美,混乱一直存在。
有一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在路上,他看到两个人相互争吵。一个人说:“应该去东边,东边有羚羊!”另一个人反驳说:“应该去西边,西边有鹿,羚羊只有一只,而鹿却有三只!”
仓颉很好奇,上前询问说:“你们是怎么知道东边有羚羊,西边有鹿,而且鹿有三只的呢?”
“看蹄印就知道了呗!羚羊的蹄印和鹿的不一样,西边有三组鹿的蹄印,而东边只有一只羚羊的蹄印!”
仓颉听了,脑中灵光一闪:用脚印就能代表不同的动物!那用其他特征明显的部位不也可以吗?把这些画成符号,不就能将事情记录清楚了!于是,他连忙跑回家,根据各种事物的特征,创造简单而形象的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文字。
仓颉把这些符号献给黄帝,黄帝赞不绝口,立刻下令将它们在各个部族中推广。从此大家都用文字来记事,再也不会发生混淆了!
文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的力量,使他们能大规模、远距离、准确地传播各种信息,可以集中力量做大事了。相传,在仓颉造出第一个文字时,天上电闪雷鸣,忽然下起了粟雨,当天夜里到处都是鬼怪哭号的声音。
有人说,下粟雨是上天对仓颉的嘉奖,鬼怪哭号则是鬼怪畏惧人的力量而发出的恐惧之声!”
“哎!”老字典深深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世上众多的知识、众多的故事、众多的秘密,都记录在文字当中。文字是了解世界最好、最便捷的钥匙,而我的使命就是教人认识更多的字。我曾以为我会被放置在某个大学者的书桌上,或是会摆放在一个作家的书架中;我曾以为某个学生会小心翼翼地为我包上精美的书皮,某个老先生会洗净手、戴着眼镜,翻开我,一页一页地细心查找……可惜,时运不济啊!我遇到的都是些粗鄙无知的人,她们不知道我的价值,将我视为垃圾一样丢放在这杂物堆中。我今日才知晓,不为世人所了解,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有才能,却无处发挥,是多么可悲啊!”

不知道为什么,小公主忽然对这个满心怨愤的老字典充满了敬意,她不由自主地弯下腰去,把它从杂物堆中捧了出来,放在腿上,用洁白的衣服拭去它上面的污尘。
“所有的梦想都应该实现,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应得到珍惜。”小公主把老字典放到自己的书桌上,让它有了最理想的归宿。
成长启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仓颉正是通过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发明了文字。我们也要时刻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一事一物。
知识是精神的食粮,它能让我们内心充实,思想境界不断提高。要重视知识,也应重视承载知识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