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乏燃料处理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缓慢
2025年10月29日
5.2.2 乏燃料处理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缓慢
乏燃料后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与核能、环境和安全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之一。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乏燃料数量超过1万t重金属,其中大部分储存在水池或干式储存设施中,除此之外历史积存的核电站乏燃料约有20万t(湿法储存192070t,干法储存8070t),因此,在核能的发展中乏燃料的处理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全世界的商用乏燃料年后处理能力仅为5675t/年(其中英国2400t/年,法国1700t/年,日本900t/年,俄罗斯400t/年,印度275t/年),只约占每年卸出乏燃料的1/3左右。
从目前来看,各国对于乏燃料处理方式认识仍有差异,法国、俄罗斯、日本和我国认为应先采用化学方法后处理,回收有用元素、减少放射性量,之后再深层地质封存。但乏燃料处理厂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风险,历史上苏联、美国、法国、英国均出现过处理厂核泄漏事故,因此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认为应直接进行深层地质封存。更多的国家目前仍在观望,没有确定采用哪种技术路线。不论是否进行后处理,最终均需要修建大量地下储存所进行地质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