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玩 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简介
《扮玩 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这本书是由.朱振华著创作的,《扮玩 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共有58章节
1
在田野中理解中国(总序)
张士闪 近年来学界劲吹“田野风”,行走田野成为时尚。田野调查并不专属于哪一学科,讲究的是深入民间,以参与式观察获得实证材料,当下能有红火气象,诚然可喜。田野调查...
2
找寻有温度的田野(自序)
在某种意义上,民俗学者与乡间老农并无不同,他们都要在一片被称为“田野”的土地上劳作,还都强调“人勤地不懒”。大家相信,除了年景的好坏,劳动收获的丰歉主要取决于耕...
3
目录
目 录 在田野中理解中国(总序) 一 二 三 四 找寻有温度的田野(自序)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中国社会研究的路径 二、“民间社会”的“自治”逻辑 三...
4
绪 论
...
5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6
一、中国社会研究的路径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学术界曾有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论战始于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观点的讨论,知识分子争鸣的核心话题是“鸦片战争...
7
二、“民间社会”的“自治”逻辑
梁治平曾指出,“民间”并不是一种人群的范畴,相反,“它本身即包含了一种社会的观念,在这一意义上,它所指称的可以是一个有别于‘国家’的‘社会’”[12]。在学理意...
8
三、“民间自治”与乡村治理
20世纪初期,蒋梦麟被誉为“以儒立身,以道处世,以墨治学,以西办事”的受过西方系统教育的学者。他曾这样描述传统中国社会的“自治”景象:“一般人都说中国的四万万人...
9
四、“礼俗互动”:乡土社会研究的新视角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就提出了一个被广为征引的观点“大传统与小传统”。他认为“大传统”代表着国家及其权力、城市的知识阶级所掌握的书写系统;...
10
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与田野经历
...
11
一、村落、年节与扮玩
“鲁中地区”是山东省中部的简称,主要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和邹平市等,它们是传统意义上山东省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将山东省省域地图四角对折,山东...
12
二、主位叙事与文献研究
直到今天,在人类学、社会学领域,关于如何采集、利用和表述田野资料,让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很困惑。在西方,帕森斯之后的社会学家们开始怀疑涂尔干所谓的“社会是体现在集体...
13
三、经历田野
以三德范村为田野调查的大本营,本书的田野调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14年11月30日到2015年3月5日。在此期间,笔者对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采取...
14
第一章 流变的村落生活
文祖街道地处鲁中丘陵地区,西北部是鲁北平原的边缘,地势南高北低。位于文祖街道南端的三德范村处在山地、丘陵与平原交错的过渡地带。因是山地丘陵地貌,文祖街道境内的大...
15
第一节 村落空间的历史变迁
无论是源于历史印象还是媒介宣传,三德范村现在是区域内部公认的有“名气”、有“特色”的村庄。这种村落文化个性当然是各方面原因促成的,但作为由时间、空间复合而成的社...
16
一、缺水与治水
三德范村是一个总面积达14.3平方千米,辖管一座大山(锦屏山),主要姓氏有王、张、冯、单、赵、姜、刘等20多个,常住人口超过6000多人的大村。村域内海拔563...
17
二、山地和煤井
水是万物之源。三德范村的水资源条件严重影响了村落社会的生产生活结构与文化传统。遗憾的是,三德范村的土质也很不理想。三德范村的土壤共分褐土与棕壤两个土类,其中褐土...
18
三、官道与集市
古往今来,便捷的交通是地方社会释放活力的先决条件。晚清以来,煤炭经济促使章丘产煤区具备了相对较好的交通运输和邮电条件。20世纪初期的《山东政俗视察记》描述当时的...
19
第二节 村落生活与文化变迁
...
20
一、村名的源流
空间建构能力不仅体现在聚落形态,也反映在精神和人文世界。村落文化的形成既是物质空间的拓展,也是精神空间的建构。如同亲属称谓可以反映家族内部的远近亲疏和生活态度,...
21
二、生活的趣味
中国传统时间观具有“漠视精确、缺乏发达测度时间概念、以循环时间观为主、注重历史和过去以及个体时间观念至上等特点。这一系列特点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及民众以农...
22
三、民间信仰仪式
乡民艺术的表演文本、组织机制与群众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间信仰的直接影响,这种判断在华北地区的田野研究中不断被检验。引人关注的是,虽然本地民间信仰的历史传统...
23
四、丧葬与人生仪礼
在今天,鲁中地区的大部分农村,乡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视的民俗仪礼是婚礼和葬礼。尽管二者的情感氛围不同,但它们蕴涵的传统礼俗、象征体系和组织机制始终是乡土社会变...
24
小 结
本章试图呈现三德范村的人文地理空间和生活文化变迁的历时性景观,并以之使读者产生共在、共情的想象。笔者坚信,即使在区域社会,相邻的每一个村落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特...
25
第二章 村落社会的社群组织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人类群居的空间必然会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互动率先构成复杂的社会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种“生活世界”。那么,承载社会生活的...
26
第一节 传统组织体系的衰落与重塑
从2014年至今,随着田野调查的不断深入,笔者对三德范的村落文化和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乡土性格”,在认识、判断上出现过一个转折的过程。笔者最先接触到的是几位年轻的...
27
一、武术传统的沉浮
站在三德范村周边的高地上,我们会发现村落的地理形势、河道流向、交通位置等天然地为民间武装和军事攻防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无论是修建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巍然屹立的防...
28
二、“乡规民约”的兴衰
众所周知,同任何社会组织一样,村落的形成、发展乃至转型、解体都离不开特定的规则。在村落社会运转过程中,为了保证集体存在发展的安全和有序,围绕“村落内部成员之间”...
29
三、“四村一社”的诞生
平心而论,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种转型、动荡、迷茫时期的宏大社会背景,普通乡民并没有太多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大集体”及其转折时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
30
第二节 通婚圈、宗亲与巷道
一般认为,华北平原开垦较早,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三德范村所在的章丘区就曾是后李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史前时代不同区系类型的核心区。但由于天灾人祸,村落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