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一年级上册

第1课 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记事

仓颉(jié)造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

思考与探究

第2课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的特点

商朝都城遗址

思考与探究

研学推荐

第3课 金文等汉字形体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思考与探究

第4课 象形及像事物整体轮廓的象形字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象形

象形字

像事物整体轮廓的象形字

思考与探究

第5课 像事物特征部分的象形字

动手画画

牛,牛头的正面形象

羊,羊头的正面形象

像事物特征部分的象形字

思考与探究

第6课 像事物加上附带部分的象形字

动手画画

瓜,“瓜”上带有瓜秧

眉,“眉毛”下带有眼睛

像事物加上附带部分的象形字

思考与探究

第7课 指事及指事字

古人重要的工具:刀

指事

指事字

理解成语:本末倒置

思考与探究

第8课 会意及同体会意字

会意

会意字

同体会意字

思考与探究

第9课 异体会意字

小大——尖

小土——尘

日月——明

其他异体会意字

思考与探究

第10课 形声及左右结构的形声字

形声

形声字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思考与探究

第11课 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思考与探究

第12课 包围结构的形声字

外形内声

内形外声

思考与探究

阅读链接

第13课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贝”作形旁的形声字

“青”作声旁的形声字

“木”作形旁的形声字

“采”作声旁的形声字

形声字基本构字规律

温馨提示

思考与探究

第14课 最早的钱币:贝币

贝币

“贝”旁汉字的奥秘

思考与探究

第15课 天下第一碑的故事

天下第一碑的传说

太阳落到草丛中:莫(暮)

“莫”作声旁的形声字

思考与探究

一年级下册

第1课 千姿百态的“人”

侧面站立的人形

正面站立的人形

屈膝而卧的人形

跪坐着的人形

思考与探究

第2课 表示肌肉、人体的“月”

与月亮有关的“月”

与肌肉有关的“月(肉)”

与人体有关的“月(肉)”

思考与探究

第3课 吃东西与发声的“口”

饮食、说话的器官

与“口”有关的指事字

与“口”有关的会意字

与“口”有关的形声字

含有“口”字的成语

思考与探究

第4课 目不转睛的“目”

心灵的窗户:眼睛

与“目”有关的会意字

与“目”有关的形声字

含有“目”字的成语

思考与探究

第5课 统计战功的妙法:取

掩耳盗铃

听觉器官:耳

统计战功的妙法:取

与“耳”有关的形声字

含有“耳”字的成语

思考与探究

第6课 错当思维器官的“心”

错当思维器官的“心”

“心”作偏旁的汉字

“心”字形体的变化:忄

“心”字形体的变化:

含有“心”字的成语

思考与探究

第7课 向上与向下的“手”

向上的“手”:手、龵

最常见的“手”:扌

向下的“手”:爪、爫

思考与探究

第8课 左“手”与右“手”

左手:

右手:又

思考与探究

第9课 向上与向下的“双手”

向上的双手:廾

“廾”作偏旁的汉字

向下的双手:臼

思考与探究

第10课 与长度有关的“手”

中医切脉的地方:寸

“寸”作偏旁的汉字

“射”和“矮”造颠倒了吗?

思考与探究

第11课 拿着棍棒的“手”

拿着棍棒的手:攴

“攴(攵、支)”作偏旁的汉字

思考与探究

拓展阅读

知识链接

第12课 先人的社交礼仪

相见的礼仪:友

表示敬意的礼仪:拜

敬酒的礼仪:尊

思考与探究

第13课 “寇”与“冠”的辨析

人头:元

“宀”与“冖”的辨析

“寇”与“冠”的辨析

思考与探究

拓展阅读

第14课 先人的惩戒教育

思考与探究

第15课 画蛇添足的“足”

画蛇添足

脚的形象:止

“止”作偏旁的汉字

思考与探究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