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先人的惩戒教育

第14课 先人的惩戒教育

俗话说,“不打不成才”。我们的祖先使用肉体惩罚来督导孩子学习,这很生动地记录在汉字中。

子(zǐ),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描绘的是一个头大身小的婴儿形象。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描绘新生婴儿裹在襁褓(qiǎng bǎo)之中,双手乱动的样子;二是描绘小孩双脚立地,头发稀疏、脑囟(xìn)未合的样子。子,最初表示“婴儿”的意思。

教(jiào),会意字。甲骨文字形,由“爻、子、攴”三个部件组成。爻,代表算数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子,是学习知识的儿童;攴,手拿教鞭(或戒尺)的样子。表示督导儿童学习的意思,后来表示“指导、培育、训诲”等意思。

教,又读jiāo。

学(xué),会意字。甲骨文字形,描绘的是双手摆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来算数的样子;金文字形,增加一个“子”,表示儿童在学习算数;有的还增加了一个“攴”(手拿教鞭或戒尺的样子),强调督责指导的意思。最初表示“学习、仿效”的意思,后来表示“学问、学说、知识”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