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整体性原则
影响人们职业观念形成和职业能力提高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必须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整体和普遍联系中把握影响这一工程的因素和条件,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保证职业指导的顺利进行。整体性原则,包括职业指导内容的完整性、组织领导的协调性、内容和目标的一致性。
(一)内容的完整性
职业指导内容的完整性是由职业指导的目的所决定的。职业指导的根本目的是造就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合各类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对劳动者的教育与培养应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职业技能等诸多因素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完整的作用整体。因此,职业指导包括了从观念的形成到品德的培养,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运用等一系列内容。既有对劳动者个人的指导,又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指导,如预测职业发展文化趋势,为职业结构的改造、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新职业的创立提供理论依据。作为职业指导实践活动,由于对象和目的不同,其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但作为职业指导科学,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完整的。
(二)组织领导的协调性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少数职业指导人员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要发挥职业指导的应用作用,必须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首先,职业指导要同劳动管理相结合,特别是要同就业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相结合。我国传统的劳动制度是一种高度集中管理的国家劳动制度,由于只有国家才是唯一的用工主体和就业主体,结果严重影响了企业用工竞争和劳动者就业竞争局面的形成。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而这也正是职业指导的任务。随着劳动市场和就业竞争机制的形成,职业指导担负着帮助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劳动力素质和适应市场竞争能力的任务,同时,职业指导还起着广开就业门路、调节劳动力供给规模的作用。所以职业指导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职业指导应成为劳动、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其次,职业指导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结合,相互协作。职业指导活动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社会服务事业,它涉及到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对人们求职择业的影响,涉及到人才来源和人才去处两方面的合作。因此,职业指导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和全面支持。
家长对其子女职业意向的影响是明显的。据有人调查,中学生的择业志愿有44%是由家长决定的,因此家庭在职业指导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指导机构特别是学校的职业指导部门要和学生家长联系,使家长了解学校职业指导计划、内容和要求,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趋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各种情况。同时学校可以从学生家长那里进一步了解该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倾向。不少中学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对社会职业的认识,并向他们介绍有关职业的特点,提供招工、招生信息,并听取家长对学校职业指导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使职业指导得以顺利进行。
劳动人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职业指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不仅承担着录用人、推荐人和帮助在职人员进行职业转换等直接的职业指导活动,同时还肩负着向学校及社会介绍职业,提供职业信息及人才需求信息的任务。特别是向人才输送部门提供人才预测、规格与要求,对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专业调整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劳动人事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学校的职业指导就失去了基础。
(三)目的的一致性
所谓职业指导目的的一致性,是指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活动都要始终遵守职业指导的根本目的,即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合格的人才。这有赖于职业指导的综合效应,是职业指导系统中各渠道、各种因素和各种教育影响共同作用、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职业指导目标的一致性,体现在时间上要从小抓起,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要从职业指导的根本目的出发来关心教育他们,使他们在实践中早日成才。因此要把职业指导的目的以一贯之。职业指导目的的一致性体现在空间上,就是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关心职业指导工作,把职业指导渗透到各种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要重视控制、改革和净化社会环境的信息源,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来影响和教育人们。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是职业指导一致性的保证。要取得整体的职业指导效果,就需要各种教育因素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它包括学校内部的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教育与管理的统一,以及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还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等。只有使各种影响因素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个从时间到空间的完整的作用整体。当然,各种影响的一致性是相对的,职业指导必须积极地去适应社会,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影响,努力控制社会中的消极影响,才能在主导方向上保持影响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