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覆盖全球

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覆盖全球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的“千里眼”,属于国家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以往一直是美国的GPS导航系统垄断了这个领域。设想如果哪一天美国人突然不给我们使用GPS功能了,我们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眼睛,变成了“互联网瞎子”。

历史上美国已不止一次对别的国家借口突然掐断GPS。如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当时我国银河号正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突然,导航系统不工作了,茫茫大海中,银河号变成了睁眼瞎子,原地打转。随后美军强行要求检查银河号,借口指控银河号上有“大杀器”原料正运往伊朗,面对这种横蛮无理的要求,我们只能忍气吞声,让别人进行检查。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受人侮辱,落后就要奋发图强!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这项被称为国家之眼的高科技,一日不自主研发,一日不完全掌握,我们就永远别想抬起头,站起腰!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起步于1994年,当时北斗一号工程是作为军用防空系统启动开发的,目标是提升中国的太空技术,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摆脱美国导航系统的依赖。

北斗导航系统

2000年,第1、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升空。2003年,北斗一号初步完工,我国勉强摆脱在军事领域对美国GPS的依赖,并加入“伽利略计划”。200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

2012年底,14颗星构成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导航授时服务。

2017年11月,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时代。

2018年,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的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中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至此我国已发射43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今日起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比肩而立。冉承其说,“北斗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我们非常有信心保持良好的性能。”北斗三号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基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可实现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可为使用者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全球连续和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再加上我国的“遥感”探测卫星和“天链”数据传递卫星,可使解放军具备实时追踪并锁定美航母战斗群的能力。而差分仪的实验成功,可将精度从10米提到1米,配合基地增强系统,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这就是说,我们自己的“千里眼”将能更清晰的看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2018年底,北斗系统覆盖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打造“太空丝绸之路”,目前已经覆盖沿线30多个国家。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全球

随着北斗系统的快速发展,其在中国的应用已很广泛,不仅服务于民用航空和军事需要,还用于全球搜救、通信和大量应用程序。从地图服务到无人驾驶和智能手机等各个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农民用它为播种的农用机械导航,牧民可在偏远地区通过北斗发送指令,远程控制为牲畜供水。全球销售的大多数智能手机芯片都将与北斗系统兼容。还是首个具有短报文等内置通信功能的导航系统,即北斗的接收机可以和卫星进行交流,发布140个字的短报文,就像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

冉承其表示,到2020年,中国继续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中国的目标是今后要将其打造成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平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系统,能排在世界前三的位置,值得中国人骄傲与自豪,也保证了中国的安全需求,体现了国家的国力与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