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2025年09月16日
(四)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当夜幕降临之后,在繁华的闹市区,商店的橱窗里,到处可以看到闪耀着鲜艳色彩的霓虹灯,十分美丽动人。
世界上第一盏霓虹灯是在1910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的。当时灯里填充的是氖气。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这种灯叫做“霓虹灯”。
霓虹灯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在灯管两端装上两个用铁、铜、铝或镍制成的电极,灯管里充入少量气体。通电后,在电场的激发下,气体原子中处于离核近的能级上的电子被激发到较远的高能级上去。但是处于高能级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会很快自动跳回到原来的能级,与此同时,把受激发时从电源获得的能量以电磁波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当气体原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正好在可见光的范围内时,我们的肉眼就能看到某种颜色的辉光,这就是霓虹灯的发光原理。
对不同的气体原子来说,原子结构是不相同的,电子受激发后跳回原来能级时所释放的能量也不同。相对应的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也就不同,这样我们看到的辉光的颜色就各不一样了。如氖气产生红光;氩能射出浅蓝色的光;氦气能射出淡红色的光。若充进水银蒸气,则能射出绿紫色的光;若在灯管内壁涂上荧光物质,则可以得到更多种颜色。例如,管壁涂以蓝色荧光粉,充氖气后产生粉红色;充氩气和水银蒸气产生鲜蓝色。而管壁涂以绿色荧光粉充入氩和水银蒸气产生翠绿色光等。只要选择适当的气体,适当的荧光粉及弯制成各种形状的灯管,就能做出各式各样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