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良师益友

第三节 良师益友

我讨厌论资排辈、拉帮结派,我同意为某个团体或某家企业任会长或董事长时,从不为图工作方便从自己的公司带人过去,因此我这个人周围不存在派系。在人事上,如果提拔了并无能力的人,只会使他遭人嫉妒,陷入不幸之中。

多少年来,无论是对还是错,我没少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其中不少人给了我许多教益,丰富了我的人生,对于这些良师益友,我有着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我参加工作后不久经历一件令我至今难忘的事,就是我到中山制钢所去推销轧制白铁皮的原料薄板坯时见到该厂创始人中山悦治时的事。他可能一开始就没把我这个初次登门的新手放在眼里,只是说不接受八幡制铁所提供的原料。因为当时中山经理的弟弟、中山制钢所专务董事中山半正在联邦德国与克虏伯公司交涉薄板坯的供应问题。那时我太幼稚了,不知道这些情况,反而口气不小地说:“是吗?那就算了吧。”不想第二天,中山经理就亲自打来了电话,请我立即到中山制钢所去一趟。我去了之后感到他的态度与前一天大不相同,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八幡制铁所提出的条件比克虏伯钢铁公司的条件更有利。他表示可以购买八幡制铁所的薄板坯,不过有个条件:

“你能保证永远供应吗?”

“当然保证供应。”

“你这么一句话是不起作用的,我希望得到八幡制铁所最高长官的认可。”

“当然可以,我就是奉长官的命令到这里来的。”

那之后,八幡制铁所与中山制钢所签订了长期协议,并一直向中山制钢所提供薄板坯。

可是因为这个协议,我有一个时期甚至被公司内部生产部门的人斥为叛徒,我的爱社精神也大遭怀疑。事情是这样的,薄板生产是八幡制铁所的生产内容之一,薄板半成品一向是既用于公司自身的生产,也向其他厂家出售,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半成品就供不应求,所以往往减少外卖。可是我已经以长官的名义向中山下了保证,所以必须要保证对他的供应。这样一来,就只好削减八幡制铁所薄板工厂的生产了。

对于那些原料靠外购的企业来说,怕就怕提供原料的厂家的态度随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希望原料供应紧张时供应方面起码能公平地对待内外部的需求。通过这件事,我得出一个使自由主义经济顺利发展的秘诀,就是必须有一个供求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并通过履行合同沟通感情的体制。

在经商方面木下茂堪称我的老师,他是八幡制铁所指定的代理商杜之一的岩井商店驻东京办事处的五金业务负责人,经常出入八幡制铁所驻东京的办事机构。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他竟然在东京的八丁掘挂出了钢铁批发店的招牌,且经营得很有起色,终于创建了“木下产商公司”。他不仅在国内经营钢铁产品的交易,还致力于矿山建设和矿石的进口,可以说他是一位推动日本钢铁业飞速发展的带头人。

木下是位专门与八幡制铁所打交道的商人,虽说有求于我们,但他从不乞求什么,也从不诉说什么,有时他劝告我们购买某种铁矿石也完全是于八幡有利的,他总是以提出忠告的姿态把他认为我们应该做的事提出来。

他还不厌其烦地拉住我们,大讲什么今后日本要大力生产钢铁,为什么应努力解决日本所缺乏的铁矿和煤炭问题等;强调世界将形成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与盟军总司令部的谈判中,他又不遗余力地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降低原料的运输费用,钢铁界实行了专用船制度,而最先提出这一设想的正是木下。起初他的这一设想遭到船舶公司的反对,但他反复解说并不是钢铁公司打算办船舶公司,只不过是由船舶公司拿出造专用船的资金罢了。他竟然想办法把这一想法纳入了轨道,付诸了实施。

其结果是实现了钢铁原料高吨位船只的联合运输,使得煤炭从澳大利亚到九州的运费比从北海道到九州的运费还要便宜。应该说木下为日本钢铁界取得今天这样的繁荣创造了一大有利条件。

另外,当时各大财团纷纷解体,以往各大财团所属的商社己不再有能力进口铁矿石了,木下在这种时候对中国的开滦煤矿及非洲、大洋洲、美国、加拿大等的现已成为日本钢铁业重要原料基地的地方进行了颇有先见的工作。

还有,在木下的建议下,八幡制铁所开始涉及铝,并生产出航空用铝合金;还创建了九州石油公司。木下还积极主张八幡、富士两制铁所的合并,说这是对国家有益的事。后来他还预见到东京外围对钢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提出了建设东京的同时,也提出了在东京湾修建钢铁码头的设想。

东京的七环路开工以前,木下曾设想在七环路下铺设石油管道,以使人们无论在何处都能够拧开管道龙头得到所需的石油。他的这个设想如果成为现实,东京市内就再也不会见到油罐车跑来跑出了。我曾和他一起几次携带着地图去向东京市政当局做工作,但都没有成功,令我耿耿于怀,遗憾无比,那时没能行得通,现在就更不可能重新挖开路面了。木下不仅能够提出这些有价值的建议,还总是以极大的热情把这些设想付诸实施。在工作上,他给过我很大的帮助,是我的一位良师。

还有一个与我有密切交往的人,他就是藤田观光公司总经理小川荣一,一位很有先见之明的人。铁矿石中的杂质,在钢铁界看来是废物,但那些杂质中含有镍,在其他行业看来却是可用的原料,于是小川提出分离镍。现在的这种分离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几乎已经没有不能分离的物质了。

大岛地方一贯被认为是无水区,小川却坚持认为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因为雨水是没有处可跑的,只要挖,就能见到水。结果他挖出了温泉,听说天皇陛下都驾临祝贺。他还曾建议在多摩川上游造水库,并将多摩川中的碎石用于国家的基本建设。可这项计划没人响应。不过,他后来提出在东京湾填海造地,并成立一专门的疏浚船公司的建议时,却得到了赞同,并有几家公司表示愿意出资金。

填海造地的计划后来由于日益高涨的当地居民的反对而停止了。小川主张在东京湾到懒户内海之间填海,于10年之间造了3亿坪(1坪约合3.3平方米),日本现在所有工厂的占地面积的总和还不到3亿坪,如果当年实施了小川的计划,东京的地价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疯涨了。

小川是一位朴素有余的人,甚至会多少给人留下一点粗暴的印象。他常把双脚放在办公桌上,并且喜欢大说大笑,所以不那么讨周围的人的喜欢。不过我向把他作为老师尊重并一直保持着交往。每当小川要向内阁大臣或国会议员发表意见时,必会拉上我一起去,并让我对他的发言表示赞同,因为仅小川一人的发言,那些议员们是听都不会听的。

日本的降雨量为每年6亿吨,其中2亿吨蒸发掉了,2亿吨渗进了田野,2亿吨流入了江河。这样的水源按日本人口计算足以保证每人用水量在一吨以上,因此用水紧张的现象完全是人为的。这个观点也是小川提出的。新大谷饭店的创建者大谷米太郎则教给了我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大谷的老家在富士山下,他进城后先是进了相扑界当力士,武名曾叫鹫尾岳,还曾拿到过相当的级别。后来因伤退出了相扑界,相继干过滚筒制造业和钢铁业,并都取得了成功。

在新大谷饭店举行的开业典礼开始前,他请我帮他看他的讲话稿,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使新大谷成为受顾客欢迎的饭店,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希望我们每个职工都拿出自己收入的1/10或1/20进行储蓄,一旦养成储蓄的习惯,你就会感到它的威力远比你想像的大。如果你的生活水平超出了你的收入水平的话,你的心就会经常感到不满足。你的生活就会陷入不幸之中。”

我认为大谷在对他的职工的训话中提到的储蓄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感到日本人已经不再量入支出,过简朴生活了,他们为满足生活中需要的钱而去挣钱,过的是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如果现在的人们能够早点注意到大谷的奉劝,早一点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拓的话,许多人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大谷通过他自己的体验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