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总体发展情况

(二)园区总体发展情况

2020年,江宁高新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较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产业转型升级等带来的相关问题,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8亿元、同比增长约5.7%,规上工业总产值约2271亿元。

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依托辖区内19所高校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三个国家级人才基地,推出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实施“人才强企10条”新政,加大对高端创新人才及团队招引力度。累计集聚中外院士59人,“千人”“万人”专家104人,省“双创人才”192人,市级人才计划630人,各类人才数量均居苏南国家自创区各高新区前列。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通过研发活动补助、专利创造补贴、后备高企培育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了西门子、爱立信、南高齿、奥赛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019年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8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2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5家、瞪羚企业52家。

创新载体与项目加速建设。以省级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创孵化载体建设,推进科创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园区累计集聚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国家级孵化器8家,省级孵化器4家,已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3家,建成天域互联科技中心等一批科创载体,启用运营挪威劳德国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亚马逊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通过加快环东大知识(产业)创新圈和6家大学科技园“一圈多园”建设,推动江宁大学城与高新园区协同创新、连片发展,其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江宁)”进一步细化内部功能布局,举办各类产学研活动11场。

特色战略产业加速发展。瞄准通信与网络、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生命科学三大特色战略产业,狠抓资源集聚与整合利用,推动产业裂变式增长。通信与网络产业以无线谷为核心平台,集聚爱立信、中兴软创等130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内外知名规模以上企业,初步形成以移动通信、新型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以及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群,其中紫金山通信技术与网络安全实验室加紧筹建,全球首个内生产安全试验场已开通并正式启动全球众测;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开通首批12个城市节点,发布了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国电南自、南瑞继保等为引领的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200余家,形成了以二次设备、智能用电、新能源装备为特色的电力系统全产业链,努力从产业高原向产业高峰攀登,其二次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0%,南瑞集团“国家输配电安全控制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CAL资质,填补国家输配电安全控制设备检验领域空白。生命科学产业以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为“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为“双核”,以“新药创制+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为“导向”,打造“中国药谷”。集聚生命科技企业逾200家,产值年均增幅超过20%,在抗艾滋病、基因合成、肿瘤精确放疗等细分领域代表国际领先水平,位列《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前十五强。前沿生物新研发的全注射长效抗艾新药进入临床Ⅱ期试验,传奇生物CAR-T疗法获欧盟PRIME认定,普爱医疗联合中国电信等完成全国首例5G远程三维椎体强化手术。

苏南自创区建设深入推进。出台了《江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和《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强化国家高新区作为苏南自创区建设的核心区和引领区作用,辐射带动整个江宁苏南自创片区加速发展。2019年,未来网络、生物医药2个苏南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基地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总投资54.6亿元的恒瑞南京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及医学转化中心等3个省市共同推进的重大创新项目加速推进;19家企业成为苏南国家自创区独角兽、瞪羚企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宁)一站式服务中心品质内涵进一步提升,引进集聚前海创投、北创营等一批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方面知名品牌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