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战略产业”发展举措

(四)“一区一战略产业”发展举措

园区以节能环保为“一区一战略”产业,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细分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和集聚优势,到目前为止已孵化培育环保企业1800余家,产品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六大类、20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以原辅材料及零部件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水处理装备自我配套率98%,水处理行业占全国市场份额40%以上,基本形成全国环保企业最集中、产品最齐全、技术最密集、产出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今年新增38家规上企业,其中环保企业21家;应税销售超5亿元的企业26家,增加6家;1亿元至5亿元的企业增加8家;2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增加43家。节能环保战略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规上环保企业产值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双盾、一环、远兴等骨干企业产值逆势上扬,再创新高。

技术创新实力增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新增一环、永昌、大信、金环、宝艺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无锡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4家,今年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100%覆盖;今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62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3件;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转化科技成果120多项;园区企业累计参与实施的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项,其中863项目7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1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42项,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江苏俊知新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中宜金大检测公司等19家企业成功纳入无锡市雏鹰瞪羚企业培育库,其中中宜生态土、大信环境2家企业通过无锡科技局遴选,正式被认定为无锡市雏鹰企业和瞪羚企业。大信环境被评为江苏省最具成长性高科技企业。艾科森等5家企业被纳入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将优先得到省创业中心提供的导师辅导、融资对接等孵育服务。卓易科技科创板上市,是宜兴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天纳节能股份公司的“基于冷却塔群变流量控制的模块化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评选的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远东电缆公司获得江苏省“质量标杆”。俊知光电、远东电缆获评无锡市专利奖,远东控股集团获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产业支撑体系完善。构建环保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设计、研发、孵化、检测、培训、展示、交易和科技金融等产业发展的公共支撑体系。环保科技大厦、科技孵化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公寓、大学科技园六大功能性载体建成投用。中科院宜兴生态土研究院、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国家环保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中心、国际环保产品与技术展示中心、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科技型平台已建成投用,为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了支撑与引领作用。

以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主引擎,充分整合现有产学研合作资源,由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主导制定的工业水回用标准通过国际标准草案(DIS)投票,即将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该院已主导编制23项标准,联合编制国家标准165项。举办2018年度《园区环境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先进目录》颁奖活动,鼓励企业淘汰落后技术,研发高端化品牌化先进环保技术。联合中国科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成立江苏环保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聚集国家级创新资源,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促进创新技术成果在园区落地示范、应用验证、产业化推广,探索形成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为环保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服务。

承办第七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赛,园区宜裕环保、博雅新材料获得江苏赛区优秀企业奖。宜裕环保与西玖环保被推荐进入全国总决赛,宜裕环保获全国总决赛新能源节能环保行业“优秀企业”称号。举办第五届环保创新创业大赛,将大赛项目融入创新创业生态圈,与行业需求、资源对接、对撞,为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成长、展示、融资的最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