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笼山》:羌王迷当

《铁笼山》:羌王迷当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一千公里,最窄处仅数公里,宽处至近百公里,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这里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汉武帝打败匈奴,于此处立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等河西四郡,使河西地区逐步由游牧区变成了农业区。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全程十余年,就是因为此处被匈奴占领,第二次通西域比较顺利,就因为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

武威即是凉州地区,古代又称西凉,因“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称凉州,在中国的西部,故称西凉、西州。在三国时期,这里的羌胡部落众多,武勇善战,各路军阀都曾用羌人打仗。

羌王迷当此脸谱见于《铁笼山》。剧情是:姜维伐魏攻打中原,约请西羌国王迷当,借西凉兵马助战,大败司马师,将司马师与陈泰困在铁笼山。陈泰到西凉营中离间羌王迷当,迷当与姜维失和,带领羌兵反而助魏攻蜀。姜维腹背受敌,闯出重围,失利退走。戏中“观星”“大战”等场次,姜维一角均有精彩的表演。

迷当为揉红“老脸”,白笔勾画出眉毛和面上纹理、眼瓦和鼻窝的边界,用色简单而鲜明,画出了多年征战的游牧民族老大王的威武凝重面貌。

此谱摹刘曾复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