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棉花》:张三
2025年09月28日
《纺棉花》:张三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宋元时期开始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绞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字旁的“棉”字。“棉”字到北宋时才出现,明代以前,汉字“棉”几乎很少见到。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
棉花进入中国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棉花经丝绸之路从巴基斯坦率先传入新疆,再由西域东传。西域引进的棉花品种是一年生草棉,草棉又称“非洲棉”,这种棉花生长季短,喜干旱气候,而新疆正好适合草棉的生长。
而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
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广开的。
西域引进棉布比植棉要早,棉织品都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也有学者认为,秦汉时,中国西南已有一条通往印度的古道,经四川、滇西,通过缅甸北部,进入印度的阿萨姆。阿萨姆正是亚洲棉的原产地,中国西南境内的棉花就是沿此路线进入的。
张三此脸谱出自《纺棉花》。剧情是:商人张三出门经商三年未回,张三妻子在家中纺棉花,一日觉得春意勾人情思,便唱小曲来消遣。正在此时张三回家,来到门外听,到屋中妻子唱曲,就有意试探,掷金对唱以试妻心。张三妻为银钱所动,让门外人进屋,才知道是丈夫回家。夫妻二人互相埋怨,半真半假打趣一场后夫妻团圆。
张三勾画“丑角脸”,鼻梁上画白色圆豆腐块,唇上画两撇短须。
此谱为舞台通用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