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关》:杨凡
2025年09月28日
《白虎关》:杨凡
酒泉市有白墩子遗址,是汉、魏、晋、隋唐以来通往西域的重要驿站。现存遗址主要有烽燧、驿站、白虎庙遗址,还有传说中的薛仁贵墓等遗迹。据考此处是唐玄奘经过玉门关外的第一烽燧,是丝路旅游的重要景点。
烽燧的得名,有人认为: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也有人认为烽指烽火,燧指亭燧,亭燧所在之地就有烽火,所以史籍中通常连称烽燧。
除了甘肃,新疆的烽燧也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这些烽燧,真实再现了古丝路昔日的辉煌。
石墩子古称白虎关,确否未考,清代《薛丁山征西》的故事中,白虎关与青龙关、朱雀关、玄武关等相类,称此为白虎关,恐系附会。
杨凡此脸谱出自《白虎关》。剧情是:薛仁贵攻打白虎关。守将杨凡不敌薛仁贵,用妖术摆下一座阴兵大阵。薛仁贵被困阵中,退入后面的白虎山。薛丁山因樊江关招亲的事情在后营反省,闲来无事在白虎山游逛,突然看见一只白虎出现,一箭射中白虎,谁知白虎就是白袍薛仁贵。薛仁贵被送回营寨,嘱托樊梨花继续挂帅征西后逝世。樊梨花到白虎关跟杨凡阵前斗法,大破阴兵阵,其义子薛应龙刀劈杨凡,夺下白虎关。
杨凡勾油白色“花脸”,勾画前尖而下垂,后面逐渐宽厚分岔的鸟眼窝、眼瓦上耸峙小红眉子,眉间画火焰纹,勾红鼻窝。这个脸谱表现他满脸疤痕极为丑陋,给人感觉有鬼气吹人之势。
此谱摹自《偶虹室秘藏脸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