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隆福寺长明灯楼
2025年10月13日
安次隆福寺长明灯楼
安次隆福寺长明灯楼(塔)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建于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现存高3.4米。方形基石上雕覆莲座,八棱柱身,柱上施仰莲托盘。它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也是目前已知纪年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富、保存状况较好的石灯楼,现存于廊坊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楼中绝无仅有。
灯楼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边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尖拱龛,龛内浮雕会乐,其中七面有歌伎或跪或坐于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其中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伎。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两种,均有莲瓣头光。服饰可分通肩袈裟、右袈裟等数种。佛座为八角形须弥座或圆形须弥座,坐姿多为跏趺坐、也有善跏趺坐、足踏莲花坐,佛像手印各异,如无畏、禅定印等。上既雕有佛像、伎乐、经文,又刻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仰莲托盘上刻有卯槽两圈,中心为 圆形浅洞。
方形基石上雕覆莲座,座上立八棱柱身,柱上施仰莲托盘,灯室已失。柱身所刻内容除颂文和建造年代外,还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建造人姓名。柱上部各面刻尖拱龛,内雕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