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肥瘦

三、肥瘦

肥瘦对比的弱化、简约化。

在典型的楷书(如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横竖两端粗重,中段较细,撇捺等有较大的粗细肥瘦对比,转折处骨节般隆起。而在二王行书中,这些地方的对比是弱化和简约化的,尤其避免了停滞性的粗肥的顿笔。

笔画与笔画之间也不作肥瘦对比,整个字的笔画之间肥瘦协调。

单一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肥瘦相对均匀,不作明显对比,但又有微妙的肥瘦变化。而引带牵丝和出锋之笔的尖细,又使单一笔画、笔画之间产生了自然而适当的肥瘦变化,如“焉”“连”等字。

这种弱化肥瘦对比的简约化运笔,有利于书写的顺畅、笔势的运动和结构的松活、灵动、开张。这样,也避免了装饰性的夸张和做作的描画,有利于提高书法的审美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