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应用分析
一、创新思维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多。约瑟夫·沃拉斯认为创新思维的活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问题的明朗阶段与验证阶段,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创新思维的产生流程。与此同时,约瑟夫·沃拉斯也为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能够将所研究问题的解答与创新思维的想法巧妙地串联为一体。吉尔福德在他的研究中对于每个人的创造性才能的可培养性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他认为,所有人都是具有创造性才能潜质的,不同的人的创造才能不同,这一点,吉尔福德在他的创造力理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有关于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吉尔福德还提出了和约瑟夫·沃拉斯类似的理论模型,即上面所提到的消除疑虑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激发创新思维的建立。
与国外相比,尽管国内有关于创新思维的探索开发还很薄弱,也没有成熟的理论成果,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研究,越是薄弱落后的环节越是要迎难而上。郑日昌进行的“初中生的创造力测验”,通过创造力测验表更加清晰地体现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测量表非常全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评测,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的探索者们也在实践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尝试指导,效果回授”“自主探索教学”等模式都已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广之后也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
在将创新思维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时需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应该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使创新思维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存在的不足,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方法,探索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实效性。
二、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在现实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基本能够听懂,做题之前觉得很简单,但是往往没有一个有条理的思路,考试过后学生觉得题目虽然很熟悉,但仍没有头绪,想不出对应的解题方法,这样在考试过后往往很苦恼,觉得很简单但却没有解答出来。从这种现象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系统,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性,没有将知识系统化;其次就是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差,不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小学数学教学课时逐渐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意识,相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易产生疲劳,学习兴趣不高,并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创新思维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对数学思维进行创新的动机较为薄弱。基于当前的教学状况,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方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优势
数学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数学创新思维区别于固有的数学思维方式,更注重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散多层次思维,突破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和规则,跳出思维定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如果被全面利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1.促使学习理念的转变
思维导图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开发,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思维导图按照大脑思考的方式进行,放射性网状思维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直线性教育方式,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摆脱固有的学习套路,增强学习兴趣。
2.抽象思维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强、符号化、形式化的学科,必须通过一种具体的语言形式来传达给学生,而这一过程就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之转化为可以被理解、被记载的形式,具体化后往往可以通过文字、图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抽象的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更易被学生接受。
3.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的概念和数字对学生来说很难完全理解,难以将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式,从已有的知识发散出各种相关知识点,在无限联想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逻辑性,将发散性与逻辑性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模式的具体呈现,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作、学习中,有助于思维的发散。目前,思维导图已经被很多知名企业引进并重点应用。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20余年,应该指出的是,思维导图不仅仅是按照模板去画图就能找出问题解决途径的简单过程,它强调的是灵活的思考方式,通过运用这种工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它是一种将事物具体化的“图像”工具。仅仅利用线性思维思考问题,有时会错过发现新事物的机会,而发散式的思考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时,你可以根据现有模板进行思考,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满意的结果,然后形成一个周全的计划。
在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工具,要从理论到实践去领悟数学。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才是数学学习过程的本质。创新思维并非空想,而是将已有知识和经验重组后提出的新提案和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可能产生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在强调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创新思维的产生也不再那么神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更加注重人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在领会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灌输”书本的知识,忽视了理解和灵活应用,仅仅看重具体问题的解决,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以及实践的能力都会变得薄弱,很少有人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方式也必须更加人性化,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从数学注重逻辑推理的角度来分析,思维导图的理念和数学的研究过程不谋而合,思维导图的利用将极大促进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