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实施
1.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面料方向和作品放松量的控制。保持面料挺括、顺直、流畅。
2.操作过程
(1)前衣片操作步骤:
①披布:把已经确定好前中线和胸围线的布料覆于人台右侧,与人台的前中线和胸围线重合,双针固定BP点,并固定颈窝点、腰部前中心点(图3-1-5)。
②固定领口:从颈窝点始向颈侧点,顺颈围抚平布料,沿人台前颈围剪掉颈围处多余布料由粗到细的修剪,留1.5cm缝份,一边剪一边抚平,使前领口服帖圆顺,若有不平处可再打再细的剪口。最终使布料领围与人台颈围处自然贴合(图3-1-6)。
③加放松量:在胸宽靠近腋下处推进0.5~1cm的松量,用针竖直别住(图3-1-7)。

图3-1-4 标记基准线

图3-1-5 披布

图3-1-6 固定领口

图3-1-7 加放松量
④定侧缝:在胸围线侧缝处用针竖直别住,注意面料无紧绷,有一定自然松量(图3-1-8)。
⑤肩省:将浮余量推至肩部作为肩省(图3-1-9)。

图3-1-8 定侧缝

图3-1-9 肩省
⑥捋顺肩、袖窿:抚平肩部、袖窿及腋下,在腰围线下打剪口可使布自然贴合人台,固定肩缝、腋下点、侧腰点,确定侧缝线位置并用双针固定(图3-1-10)。
⑦推腰省:把胸部以下多余的布料量推到BP点下方,由此形成了腰省量,捏合后用针固定并调整,注意同时将布料顺势向下抚平,保留一定松度。另外,可在下摆处打剪口保证衣身服帖(图3-1-11)。

图3-1-10 理顺肩、袖窿

图3-1-11 推腰省
(2)后衣片操作步骤:
①披布:把布料到人台后身,将人台背宽线与布料背宽线对齐,在后中线固定后颈点、背凸点、后腰点(图3-1-12)。
②领口处理:顺颈围抚平布料,预留1.5cm缝份,并剪掉余料,再打剪口,使布料与人台颈围处自然贴合(图3-1-13)。
③加放松量:在背宽处推进0.5~1cm松量,用针竖直别住(图3-1-14)。

图3-1-12 披布

图3-1-13 领口处理

图3-1-14 加放松量
④定侧缝:在胸围侧缝处用针竖直别住(图3-1-15)。
⑤做肩省:保证背宽线水平,肩部出现多余布料用来做肩背省(约0.3cm),剪掉肩部余料,将前、后肩线用针对别(图3-1-16)。

图3-1-15 定侧缝

图3-1-16 做肩省
⑥做腰省:腰部留一定松量,其余做腰省,注意腰省的位置与省尖的指向(图3-1-17)。
⑦点线划样:粗剪后袖窿,将前后侧缝、肩缝对别,剪掉余量。并正确画出领围线、袖窿线、侧缝线、底边线和省道线(图3-1-18)。

图3-1-17 做腰省

图3-1-18 点线划样
(3)基础原型衣片的制板:
①确定结构线条:取下衣身,并展开成平面,检查原型的领围线、袖窿线、省道线和侧缝线,用专业尺描画出结构线,不顺直的线要进行修正(图3-1-19)。
②肩线吻合:前、后肩线对合,观察其长度是否吻合,前、后领口袖窿曲线是否圆顺流畅(图3-1-20)。

图3-1-19 确定结构线

图3-1-20 肩线吻合
③侧缝吻合:将前、后侧缝对合,使其等长,并保持袖窿与腰线圆顺(图3-1-21)。
④省道对合:将省缝对合,用弧线画出腰口自然线型(图3-1-22)。
(4)假缝:
①扣烫:用熨斗轻轻熨平衣片,并扣烫前、后衣片的缝份和省缝份(图3-1-23)。
②插针:用针在熨烫好的面料上固定省道、肩缝、侧缝等部位,注意针距合连以及插针的方向正确(图3-1-24)。
③试样补正:假缝后将样衣穿在人台上,观察衣片前后各部位效果,调整不合适的部位并进行调整标记,肩省、腰省应自然流畅,检查直至满意为止(图3-1-25)。

图3-1-21 侧线吻合

图3-1-22 省道对合

图3-1-23 扣烫

图3-1-24 插针

图3-1-25 试样补正
(5)拓印样板:
①确定样衣板型:把试样后基础样衣再次展开,呈平面熨平,按修改的点线再次修正(图3-1-26)。
②拓印、样板标注:用滚轮或其他方法将布样拓印到纸样上,并在纸样上标注对位标记、对合点、纱向等(图3-1-27)。

图3-1-26 确定样衣板型

图3-1-27 拓印、样板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