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羌绣的技法
(一)羌绣十字挑
十字挑、串挑、编挑同属羌绣挑花的三种针脚。
十字挑采用斜形交叉十字针组成花纹,按照布料的经、纬下针,针脚精湛紧致,挑缀严谨细密,组图美观大方,但做工精细太耗时费力,所以常以小型挑缀为主,如手帕、衣领、衣袖等。
(二)羌族刺绣
刺绣本身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成的图案花纹,而羌族的刺绣,则独具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民族特性。
1.材料。
从传统的以粗布、棉线缀成的黑白底纹到今天以丝线或海马线绣在各色花布上,纺织业的进步为羌绣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图案。
羌族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所以云形或云朵都是羌绣绣物中必不可少的图案。
3.颜色。
以黑、白、黄为主,用其他绚丽的颜色做搭配,在强烈的对比中不失整体的协调。
羌族人对黑色、白色的审美偏爱,正是对羊崇拜文化现象的延伸表现。早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就有“羌”进行畜牧生产的记录。而《说文解字》则进一步将“羌”解释为“西戎牧羊人”。再结合马家窑等一些羌族遗址的考古资料,显示以牧羊为主的畜牧生产经济方式决定了羊在古羌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其特有的对羊的崇拜感情。
4.针法。
“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羌绣的针法在一代代的传承发展下丰富变幻,新的针法层出不穷。大致可分为挑花(按经纬线的纹路纱数线,双纱线为细针,三纱线为粗针挑十字)、扎花(在厚形布料上用装饰手法)、勾花(用链子扣的针法)、别花(即平绣花)、提花、纳花、拼花7种。其中最为出色和重要的就是挑花针法,又称为“挑绣”。也就是说针法还有一种分类法,即挑绣、扎绣、钩绣三大类。
相传,挑花刺绣源于孔明。孔明派姜维攻打汶山,不敌羌族女将,屡战屡败。孔明便施符咒组成挑花围腰,送于羌女。羌女被挑花围腰迷惑,争相效仿,无意作战。所以,据此推测,羌族的挑花刺绣最初由汉区传入,后融于羌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羌族挑花。
(三)辅助针法及补点花图案
羌绣的针法多种多样,没有绝对的辅助针法。
根据羌绣图案的结构和位置可分为“正花”“边花”“角花”“补点花”。
正花又称“团团花”,为刺绣的主图案,以花卉、瓜果、虫鱼、鸟兽为主,组成多种寓意丰富的图案。
边花和角花为绣品四边和四角的二边连续图案及规整的和不规则的图案。
补点花主要是为点缀空白,根据空白大小挑刺花形,有牙签子、吊灯台、钓鱼花等。
边花、角花、补点花均与正花相映,起辅佐作用。
羌绣是羌族女性必会的技艺,是否会羌绣是衡量羌族女性贤惠与否的标准。云云鞋、挑花围腰更是羌族女性聪明才智的体现。羌族男性衣帽上的图案皆出自羌族女性之手。
关于云云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生活在湖泊中的鲤鱼仙子看见放牧的羌族少年赤着脚,十分心疼,于是顺手撕下一朵云,摘下一束羊角花,做成一双鞋送给了少年。少年被美丽善良的仙子打动,爱上了仙子。在少年坚定不移的追求下,他们相爱了,成了一对最幸福的人。后来云云鞋便成了羌族爱情的信物,寄予男女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