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糖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为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是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一)糖画的题材类别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人物、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等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民间糖画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糖画的画种
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最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了一件艺术品,令人不忍吃掉。例如: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却程度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就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生动且丰富多彩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三)糖画的历史渊源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糖画是四川广为流传的一种以糖稀在石板上作画的民间艺术形式,既可观赏也可食用,既是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又是一种极具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