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三星堆文明
山海经·海内经[M]
大戴礼记·帝系[M]
[汉]司马迁. 史记·五帝本纪[M]
[汉]班固. 汉书·地理志[M]
[汉]扬雄. 蜀王本纪[M]
[西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M]
[晋]常璩. 华阳国志[M]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M]
[唐]樊绰. 蛮书[M]
[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M]
[清]李元. 蜀水经[M]
[清]陈一津. 蜀水考[M]
发掘报告
四川省文化厅等.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选[M]. 成都:巴蜀书社,199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星堆祭祀坑[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研究院. 三星堆研究[M].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6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M].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9
专著
童恩正. 古代的巴蜀[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顾颉刚. 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徐中舒. 论巴蜀文化[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蒙文通. 巴蜀古史论述[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邓少琴. 巴蜀史迹探索[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马长寿. 氐与羌[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刘琳. 华阳国志校注[M]. 成都:巴蜀书社,1984
冯汉骥. 冯汉骥考古学论文集[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蒙文通. 古史甄微[M]. 蒙文通文集. 成都:巴蜀书社,1987
蒙文通. 古地甄微[M]. 蒙文通文集. 成都:巴蜀书社,1987
任乃强.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任乃强. 四川上古史新探[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邓少琴. 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M]. 成都:巴蜀书社,2001
童恩正. 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论文集[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蒙默等. 四川古代史稿[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李绍明,林向,徐南洲. 巴蜀历史·考古·民族·文化[M]. 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李绍明,林向,赵殿增.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M]. 成都:巴蜀书社,1993
屈小强,段渝,李殿元. 三星堆文化[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霍巍,王挺之. 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M]. 成都:巴蜀书社,2002
陈德安. 三星堆——古蜀王国的圣地[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2002
黄剑华. 古蜀的辉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的遐想[M]. 成都:巴蜀书社,2002
江章华,李明斌. 古国寻踪:三星堆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M]. 成都:巴蜀书社,2002
孙华,苏荣誉. 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M]. 成都:巴蜀书社,2003
林向. 巴蜀考古论集[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宋治民. 蜀文化[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罗二虎,阮荣春. 古代巴蜀文化探秘[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陈显丹. 广汉三星堆[M]. 北京:三联书店,2010
范勇. 三星堆之101个谜[M]. 成都:天地出版社,2010
谢崇安. 滇桂地区与越南北部上古青铜文化及其族群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霍巍. 西南考古与中华文明[M]. 成都:巴蜀书社,2011
论文
孙次舟. 读《古蜀国为蚕国说》的献疑[J]. 齐鲁学报,1941(1)
冯汉骥,童恩正.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J]. 考古学报,1973(2)
童恩正. 我国西南地区青铜剑的研究[J]. 考古学报,1977(2)
童恩正. 我国西南地区青铜戈的研究[J]. 考古学报,1979(4)
俞伟超. 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J]. 文物,1980(10)
林春. 宜昌地区长江沿岸夏商时期的一支新文化类型[J]. 江汉考古,1984(2)
张勋燎. 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J]. 南方民族考古,1987
沈仲常.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立人像初记[J]. 四川文物,1987(l0)
林向. 三星堆遗址与殷商的西土——兼释殷墟卜辞中的“蜀”的地理位置[J]. 四川文物,1989(增刊)
霍巍. 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与古代西亚文明[J]. 四川文物,1989(增刊)
范勇. 我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斧钺[J]. 考古学报,1989(2)
罗开玉. 三星堆遗址与古代西南文化关系初论[J]. 四川文物,1989(增刊)
孙华. 巴蜀文物杂识[J]. 文物,1989(5)
范小平. 广汉商代纵目青铜面像研究[J]. 四川文物,1989(增刊)
宋治民. 早期蜀文化分期的再探讨[J]. 考古,1990(5)
段渝. 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J]. 四川大学学报,1991(2)
李学勤. 《帝系》传说与蜀文化[J]. 四川文物,l992(增刊)
马继贤. 广汉月亮湾遗址发掘追记[C]. 南方民族考古,1992(5)
孙华. 试论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分期[C]. 南方民族考古,l992(5)
王仁湘,叶茂林. 四川盆地北缘新石器时代考古新收获[C].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成都:巴蜀书社,l993
李绍明. 蜀人的来源与族属[C].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成都:巴蜀书社,1993
王家佑,李复发. 关于三星堆的两个问题[C].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成都:巴蜀书社,1993
范勇. 试论早蜀文化的渊源及族属[C].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成都:巴蜀书社,1993
徐学书. 关于商代蜀国青铜文化的认识[C].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成都:巴蜀书社,1993
段渝. 论商代长江上游川西平原青铜文化与华北和世界古文明的关系[J].东南文化,l993(2)
俞伟超. 三星堆蜀文化与三苗文化的关系及其崇拜内容[J]. 文物,1997(5)
谭继和. 三星堆神禖文化探秘[J]. 四川文物,1998(3)
高大伦. 古蜀国鱼凫世钩沉[J]. 四川文物,1998(3)
陈德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1998(2)
江章华,王毅,张擎. 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初论[J]. 成都考古研究,2009(一)
陈显丹,刘家胜. 论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之关系[J]. 四川文物,2002年(4)
向桃初. 三星堆文化的形成与夏人西迁[J]. 江汉考古,2005(1)
刘兴诗. 史前神话和古气候环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范勇,骆越考,何力. 考古学民族学的探索与实践[C].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王炎. 三星堆文物中的蚕丛文化因素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9(增刊)
孙华. 四川盆地史前谷物种类的演变——主要来自考古学文化交互作用方面的信息[J]. 中华文化论坛,2009(增刊)
高大伦. 四川新石器遗址成批发现的重要启示[J]. 中华文化论坛,2009(增刊)
江章华. 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农业的转型与聚落变迁[J]. 中华文化论坛,2009(增刊)
陈德安. 蜀地发现的商式青铜器与商人在西南的矿业开发[J]. 中华文化论坛,2009(增刊)
范勇. 蚕丛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9(增刊)
陈显丹,郑建国. 中国古代的重要交通枢纽:五尺道[C]. 博物馆学刊,第三辑. 科学出版社,2013
华夏文明
尚书[M]
左传[M]
国语[M]
战国策[M]
竹书纪年[M]
墨子[M]
孟子[M]
论语[M]
吕氏春秋[M]
禹贡[M]
史记[M]
发掘报告
梁思永. 城子崖[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 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胶县三里河[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青龙泉与大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洛阳王湾——田野考古发掘报告[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 西花园和庙台子[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偃师二里头[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湖北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肖家屋脊[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 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邓家湾[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湖北荆州博物馆等. 谭家岭: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专著
徐旭生.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郑杰祥. 夏史初探[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王国维. 古史新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俞伟超. 考古学研究中探索精神领域活动的问题[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林华东. 良渚文化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M]. 北京:三联书店,1999
董琦. 虞夏时期的中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张光直. 美术、神话与祭祀[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宋豫秦等. 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王星光.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吴汝祚,徐吉军. 良渚文化兴衰史[M]. 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学术论文
刘敦愿. 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调查[J]. 考古学报,1958(1)
徐旭生. 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 考古,1959(1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 河南偃师“滑城”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1964(1)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 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61(4)
吴汝祚. 夏文化初论[J]. 中国史研究,1979(2)
安金槐. 豫西夏代文化初探[J].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1)
邹衡. 试论夏文化[C].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邹衡. 夏文化分布区域内有关夏人传说的地望考[C].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李仰松. 从河南龙山文化的几个类型谈夏文化的若干问题[C]. 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孙华. 关于二里头文化[J]. 考古,1980(6)
严文明. 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J]. 文物,1981(6)
田昌五. 夏文化探索[J]. 文物,1981(5)
安金槐. 近年来河南夏商文化考古的新收获[J]. 文物,1983(3)
殷玮璋. 有关夏文化探索的几个问题[J]. 文物,1984(2)
殷玮璋. 关于夏文化的探索[C].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范勇. 关于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几点认识[J]. 史前研究,1984(2)
郑光. 试论二里头商代早期文化[C]. 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赵芝荃. 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渊源[J]. 考古学报,1986(1)
赵芝荃. 关于二里头文化的类型与分期的问题[C]. 中国考古学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杨宝成. 二里头文化试析[J]. 中原文物,1986(3)
李伯谦. 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J]. 文物,1986(6)
张绪球. 石家河文化的分期、分布和类型[J]. 考古学报,1991(4)
杜金鹏. 试论大汶口文化颍水类型[J]. 考古,1992(2)
方酋生. 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性质——兼论夏代国家的形成[J]. 华夏考古,1994(1)
杨改新,韩建业. 禹征三苗探索[J]. 中原文物,1995(2)
郑光.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国考古学上的一个里程碑[C]. 夏文化研究论文集. 北京:中华书局,1996
朱乃诚. 良渚文化祭坛墓地概论[C].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考古求知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朱乃诚. 关于良渚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C]. 见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编. 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俞伟超. 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发展背景的新思考[C]. 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刘莉,陈星灿.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从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关系谈起[C]//古代文明.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陈星灿等.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J]. 考古学报,2003(2)
郑建明. 从房县七里河遗址看史前东夷族的西迁[J]. 华夏考古,2003(2)
张翔宇. 中原地区大汶口文化因素浅析[J]. 华夏考古,2003(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 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J]. 考古,2004(2)
栾丰实等. 海岱地区古代社会的复杂化进程[J]. 文史哲,2004(1)
栾丰实. 大汶口、良渚文化的汇聚点[J]. 文物,2004(4)
许宏. 二里头遗址发掘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考古,2004(11)
赵青春. 龙山时代中原与海岱地区文化分布格局的比较[C]. 东方考古(1).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常怀颖. 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以河南中、西、南部为观察中心[D].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卫斯. 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C]. 见解希恭编. 襄汾陶寺遗址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