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彭兰.数字媒体传播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李海峰.数字媒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黄荣怀.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6]李绯,杜婧.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谭云明.新媒体信息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刘惠芬.数字媒体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潘力,陈前.融合与变革[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10]连新元.新媒体时代广播传播策略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11]王成文.莫凡网络广告案例评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2]梅倩.“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J].艺术科技,2014,08:192-193.
[13]高芳芳.提升教育技术专业数字造型艺术教育绩效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14]高丽华,赵妍妍,王国胜.新媒体广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5]王宏,陈小申,张星剑.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16]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7]董烨.互联网与草根文化[J].中国传媒科技,2008,03:36-37.
[18]陶东风.从两种世俗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J].中国文学研究,2014,02:5-8.
[19]付梦远,王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5):129.
[20]李庆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6,22:220.
[21]周世明,迟文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6,08:190.
[22]周亮.浅谈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创意特质[J].艺术科技,2016,12:241.
[23]杨会,“互联网+”时代的“三创”人才: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3:13-15.
[24]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0.
[25]高颖.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6]袁小东,毛宁,吴志广,刘家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5,11:265.
[27]李鑫,佘怡宁,周文辉.包豪斯教育理念对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启示[J]设计,2016,01:110-111.
[28]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9]王馨,章立.创意与实践交融技术与艺术兼修——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64-66.
[30]李蒲洁.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现代艺术教育作用的认识[J].大众文艺,2014,10:214.
[31]高璐.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27,04:99-100.
[32]孙畅.数字媒体艺术中用户界面的动画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33]汪海燕.书法艺术在现代数字媒体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74-176.
[34]李娟.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与公共艺术的交叉融合[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71-75.
[35]高颖.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6]顾璟.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变迁[D].南京艺术学院,2017.
[37]高旭.中国传统绘画衍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8]张剑.浅析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艺术[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