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1980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人的个体自我意识复苏并强化。而随着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密切,大量内地新移民拥入澳门,给澳门带来了新的文化思想,这对澳门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澳门社会经济也已复苏,原有家族式的手工业逐渐改变为半工业性质,使澳门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固有的文化秩序产生松动,也给文学发展带来十分良好的契机。澳门的新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其实并不活跃,虽然有一些刊物先后面世,但成绩相对于旧体文学创作而言并不突出,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澳门文学的发展就日渐兴旺起来。

20世纪80年代是澳门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新诗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迅速,澳门从小渔村开始迈向现代都市,各种不同文化随着经济大潮涌入,新诗也随着南来北往的诗人的不同文化选择展列奇观,各自以不同的生活经历构筑起新诗殿堂,推动澳门新诗上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门新诗坛由于内地移民诗人及东南亚移民诗人的介入,与本土诗人一起,刺激了澳门诗坛,一时间异军突起。内地移民诗人如高戈、淘空了、流星子、云独鹤、骆南侨等人大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到中国新诗潮的影响;而东南亚移民诗人如陶里、玉文、胡晓风等,他们生活在南洋,较早地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尤其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的现代诗派影响。这些移民诗人将中国的新诗潮的艺术创作手法及西方现代主义和台湾的现代诗的创作手法带来澳门,加上本土诗人凌楚枫、金浪等人,他们都受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诗潮和西方现代主义的潜移默化影响,这都是直接促进澳门新诗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一时期,《澳门日报·新园地》副刊开设了“斗室漫笔”“枫杨小语”“科学与生活”等栏目,鲁茂、陶里、叔华经常在“斗室漫笔”“枫杨小语”里发表散文。连载的周桐写的以澳门女文员生活做题材的小说《八妹手记》,手法还不够老到,但由于内容新颖,有较强的可读性。该年还连载她创作的《半截美人》,叙述一个跛脚的女孩,由于自身的残疾在事业和爱情上接连遭遇挫折的故事,过程曲折离奇,感情哀怨幽婉缠绵。

而由江萍创作的,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里出现一个传奇性的英雄人物的小说《刘黑仔》,情节曲折,故事感人。陈萃文撰的武侠小说《仗剑闯江湖》,描写了清代豪侠的故事,剧情紧张,打斗激烈。柳惠的《金三角》则描写四兄弟与继母争夺一笔巨大的遗产,离奇的命案接二连三发生,情节曲折悬疑,具有警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