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

1981年

澳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文学活动并不活跃。但是一踏入20世纪80年代,澳门文学的发展就日渐兴旺起来了。1981年,澳门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东亚大学创立。在开办的初期,它已有中国语言与文学专业的课程,虽然学生并不多。

这个时期,澳门诗坛艺术风格各异,诗人们各自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感情去进行创作,诗坛出现了多元化的新格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摆脱了澳门诗坛传统的“田园牧歌”的文化因袭,横向和纵向地大力吸取各种现代艺术形式,以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去凸现艺术的火光。20世纪80年代的澳门诗人并没有什么流派和宣言,都是诗人自觉地去对诗歌艺术进行实践和探索。20世纪80年代澳门新诗在追求创新、变革、大力提倡现代主义的创作流向,对诗坛重铸、自我改造及自觉深化。不管是传统诗还是现代诗,诗人都弘扬着自我个性,表现当代生活,显示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无论是本土诗人还是移民诗人,都有共同的出发点,就是呼唤文学——尤其新诗——用严肃的思考和激情去呐喊、讴歌,热情、积极弘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7月6日,《澳门日报》首次出版彩色《艺海》版。11月19日《新儿童》版与文娱活动促进会合办儿童圣诞节创作比赛。该年,《澳门日报》继续连载不少长篇小说,如陈萃文的武侠小说《仗剑闯江湖》,金涛的科学幻想小说《月光岛》,润园的《古灵精怪》,柳惠的《金三角》,方明描写德国反恐部队成功解救被劫持民航的报告文学《摩加迪沙行动》,以及周桐的《半截美人》。

周桐,生于1949年,本名陈艳华,笔名还有“沈实”“沈尚青”等,祖籍广东新会。她是典型的澳门本土作家,生于澳门,受教育、做新闻工作均在澳门。1968年开始创作,主要在《澳门日报》《华侨报》发表作品,也是一位多产作家。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该年,她的《半截美人》写瘸腿少女在绝望中挣扎向上,最终以爱心赢得爱情。她的《幻旅迷情》描写一个失恋少女在婚姻路上的遭遇。故事在少女、香港老富商及他的侄儿之间展开。三角恋爱的多层纠葛,不仅发生在中国澳门,也扩展到瑞士。作者通过小说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心理活动,描写了情欲与理智的激烈冲突。最后,小说以女主角的明智选择告终,对读者有一定的作用。周桐的创作特点是无论在悲剧或喜剧中都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趣。她有意识地用严肃小说的方式和态度来写通俗小说,做到雅俗共赏。她既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小说的悬念手法,又有西方小说那种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她能避免一般通俗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类型化的弊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不加掩饰地展现人物的灵魂。

《澳门日报·新园地》该年还开设不少老少咸宜的栏目,如“见闻录”“科学小品”“艺林”“濠江小唱”“知识小品”,胡晓风、陶里、文若和鲁茂等在“斗室漫笔”“瀛海一勺”“广州方言”“随笔”等栏目刊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