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简介
《老子道经》这本书是由.柯可著创作的,《老子道经》共有50章节
1
导 论
中华民族,志在文化复兴,实干兴邦;根在国学教育,培德育才。 “国学”是以中华传统思想为指针,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理论。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阴阳和谐、天...
2
大道重光
人类赖宗教传道贵德维生已久。在当今佛教悲叹末法时期,儒教痛惜改朝换代、基督教强国与伊斯兰教穷国苦于混战之际,人类何往?以人类理想文化的建构方略论,惟老子之“道”...
3
序 言 老子研究的新突破
冯立鳌 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的经典之一,《老子》的思想研究领地一直是一片肥沃的文化领地,人们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如何在这万紫千红的色彩当中,萌发出...
4
编者导读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过了艰辛漫长而辉煌如歌的岁月。以其壮观宏伟的金字塔建构看,绝非一直由对立排斥的成分所构成,且大致可分为“塔基”层物质文化,“塔身”层制度文化,“...
5
目录
目 录 导 论 大道重光 序 言 老子研究的新突破 编者导读 引论 老子圣人风采 一、老子的绝妙自画像 二、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理 三、老子的玄德风采 四、老子...
6
引论 老子圣人风采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老子...
7
一、老子的绝妙自画像
老子在民间,人称太上老君,是一位整日呆在天宫里炼丹的老好人。他银髯飘须,仙风道骨,和蔼慈祥,被道教尊为圣祖。但在长期争论不休的学术界,他的面目却一直模糊不清,甚...
8
二、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理
“老子天下第一”,常出于那些学识浅薄,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了不起的狂妄之徒口中。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老子”如果指的就是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伟...
9
三、老子的玄德风采
老子出生在流经豫皖的涡水河畔。面对清清涡水,滚滚黄河,俯察千般世象,人生沧桑,他终于在悟道之后豁然开朗,决心像水一样以柔克刚无坚不摧,像百谷王大海一样虚心接纳各...
10
四、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老子发现了恒道和玄德,其书被道家称为《道德经》,并以“道”和“德”作为上下篇名,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假象,以为《老子》就是一本只讲道德的经书,这显然是不对的。其实...
11
五、“老子犹龙”与“九宫图”
孔子曾经对学生说:“老子犹龙。”在他的描述里,鸟知道它能飞,鱼儿知道它能游。至于老子呢,他就像是“龙”一样的见首不见尾,莫测高深的伟大智者①。的确如此,不仅道祖...
12
六、老子与东方文化
老子思想源于中华易文化,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通过道教的传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影响深远,甚至远及欧美。而在东方道教和佛教的创立者老子与如来之间,至...
13
七、老子与企业文化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20世纪的后20年被称为企业文化时代,而企业文化的层次却至今未有清晰划分。作为20世纪60年代逐步...
14
八、老子看世界
道者老子看世界,就是以老子道家的眼光和价值标准,观察和衡量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其意义,正如著名美国物理学家J.卡普拉所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
15
九、老子古书之“谜”解
老子的思想如此博大精深,影响如此深广,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他被称为《老子》的那本奇书,到底如何写成,又是一部怎样的书?在它众多的版本中,到底哪一种最接近老...
16
正论 老子九观奥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老子...
17
一、老子的恒道观 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一生,会走过许多道,有阳光大道,有羊肠小道,有直道平道,有弯道岔道,要警惕的是危道险道邪道,稍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故人们...
18
老子今译
恒道篇 【一】 道可道, 世间的道术、道理和道路,是可以说道的, 非常道。 但这不是我所要阐述的永恒之道。 名可名, 一般的名称,是可以为事物命名的, 非常名。...
19
老子恒道深探——
道。 恒道。 恒久之道。 奥妙神秘的老子之道。 它所引发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 《老子》在人们千百年的认真研读中已经成为博大精深的专门学问,人称老学。其五千言大...
20
二、老子的玄德观 上善若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儒家喜欢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的仁德故事,所以宋朝宰相陆秀夫等人带着小皇帝,逃到广...
21
老子今译
玄德篇 【一】 载营魄抱一, 集营养精神于一体, 能毋离乎? 能让它们永不分离吗? 抟气至柔, 糅合物质精神至最柔顺的境地, 能婴儿乎? 能重新变婴儿吗? 修除...
22
老子玄德悟探——
德。 玄德。 玄奥美德。 玄妙高深的老子之德。 它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如下——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全书分为《道篇》与《德篇》,其中《德篇》的篇幅比《道篇》还...
23
三、老子的清静观 至虚守静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方作,吾以观复。 老子的“清静观”,是他以恒道为本体,以玄德为灵魂的九观哲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是他唯道玄德纲领的自然法则。它借助老子的真知观,...
24
老子今译
清静篇 【一】 上善若水。 最伟大的善行就如同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水非常良善地利益众生而安静无争, 居众人之所恶, 居住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坑洼处, 故...
25
老子清静秘探——
清。 清静。 清虚守静, 识道达变的老子清静, 它所引发我们要深入思考的—— 问题之一,道家清静观对汉唐盛世有积极影响吗? 是的。著有《诸子学略说》等书的国学大...
26
四、老子的真知观 信言不美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道家大师庄周,曾指出天下学问本出于一家,这就是古代“无所不在”包罗万有的道术。只因后世学者各执一端、片面发挥才被弄得支...
27
老子今译
真知篇 【一】 三十辐共一毂, 三十支幅条合为一毂, 当其无有, 恰当使用它的空无有用之处, 车之用。 就完成了车的功用。 埏埴以为器, 抟揉粘土作成陶器, 当...
28
老子真知再探——
知。 真知。 绝圣弃知。 信言不美的老子真知。 它所引发我们要深入思考的—— 问题多多,老子彻底否定知识吗?实际上,老子并不一般地否认知识。他的“真知观”是打开...
29
五、老子的无为观不争无尤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学界多有共识,即儒家是用肯定的方法确定人生的价值,并以立德、立功、立言来超越个体自然生命...
30
老子今译
无为篇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好的有价值的, 恶已。 那令人恶心的丑恶就已经成为事实了。 皆知善, 天下人都知道“善”是什么和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