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译
贵身篇
【一】
天长地久。 天之道漫长,地之道恒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天地之道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 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存,
故能长生。 所以能长生不老。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因此圣人谦卑退让而能身先于天下万民,
外其身而身存。 置身于度外而能保存自身。
不以其无私与? 这不正是他的大公无私吗?
故能成其私。 所以能实现他的私人弘愿。
【第七章】
【注释】
天长地久:诸本如此。长:长远,恒久。久:久远,长久。此句后来成为道教修道成仙的宗旨。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乙本如此。王本中间少一之字,今从乙本补。
以其不自生也:甲乙本如此。不自生:不人为的强制性生长。王本句末无也字,应补。
故能长生:诸本如此。长生:长久的生存。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甲本如此。退其身:在私利面前主动谦让退谢。身先:身先万民。王本作“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此处退与后意义相同。
外其身而身存:甲本王本如此。外其身:在危险面前置身于度外。身存:保存自身。
不以其无私与:乙本如此,但与——與,写作舆。无私:无私为公。
故能成其私:诸本如此。成其私:成,达成,满足。私:高尚的私人弘愿,指天下大同,功德圆满,乐在其中。
【二】
持而盈之, 所持过多还不断地充盈它,
不如其已。 还不如适时及早的停止了。
揣而锐之, 捶打器物让它过于尖锐,
不可长保。 将不可能永久的保存。
金玉满堂, 金玉堆满了厅堂,
莫能守也。 不能永远守住它。
贵富而骄, 显贵夸富而骄横,
自遗咎也。 自己种下了祸根。
功遂身退, 事业成功抽身隐退,
天之道也。 是天下自然的道理。
【第九章】
【注释】
持而盈之:王本如此。持:持有,据有。楚简本持写作柴,恐为笔误,甲乙本写作,义同。盈:使其盈满,动词。
不如其已:王本如此。已:停止。乙本作“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景龙碑、遂州本如此。揣:捶打,冶炼。锐:使变得尖锐,锋利。锐:甲乙本假作“兑”,王本误作“棁”(zhuō),木杖,短柱。楚简本此句作“湍而群之”,费解不取。
不可长保:王本如此。保:保存,保留。甲乙本作“不可长葆也”。葆:通保。
金玉满堂:王本如此。满堂:堆满厅堂屋室。甲乙本作“金玉盈室”。盈室:同满堂。
莫能守也:郭店楚墓竹简本如此。守:保守,留住。帛书甲本作“莫之守也”,乙本作“莫之能守也”,王本作“莫之能守”,均不如楚竹简本简要精准。
贵富而骄:楚墓竹简本、甲乙本如此。贵富:由贵而富,权力腐败,这是贵族官僚社会的一般规律,后世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贵富他本传为“富贵”,一字之移,失老深意矣!
自遗咎也:楚简本、甲乙本如此,与前句排比。遗咎:遗,留下。咎:过错。遗咎,留下隐患,种下祸根。
功遂身退:楚简本、乙本如此。功遂:功成,功德完成。身退:离开官场、名利场。
天之道也:楚简本、乙本如此,与前句排比。
【三】
五色令人目盲, 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音缭绕使人头晕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五味佳肴使人口爽贪吃。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跃马驰骋到田野打猎,使人心贪婪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的财宝货物,使人的行为受阻遭创伤。
是以圣人之治也, 因此圣人对国家的治理,
为腹而不为目。 是为人民吃饱肚子而不是为了目前面子好看。
故去彼而取此。 所以要去浮华而取务实。
【第十二章】
【注释】
五色令人目盲:王本如此。五色: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目盲:眼盲,看不见。
五音令人耳聋:王本如此。五音:宫、商、角、徵、羽等五个音阶,中国古代音乐所定。
五味令人口爽:王本如此。五味:酸、苦、辛、咸、甘等五种味道。口爽:爽滑,爽甜,好吃。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王本如此。甲乙本此句为“驰骋田臘使人心发狂”。驰骋:纵马奔弛。田:指田野。王本假作“畋”。猎:王本用繁体“獵”,甲本假作“臘”。田猎:指在田野打猎。畋(tián),其意有二:1.打猎。2.古同“佃”,耕种。畋在此处应为田之同音假借或误记。因为如指猎,即同义重复;如指耕种,则其义不通。故此处应据甲本改为田。令:甲乙本用“使”字,义同。今综合甲本王本优点改,各句次序也按王本逻辑关系排列。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王本如此。行:行为。妨:(1)拖累;(2)阻碍;(3)伤害,有害。甲本妨写作方,乙本写作仿。方有违,逆之意,如方命,即违命。仿有效仿之意,王本为是。
是以圣人之治也:乙本如此。治:指治理国家。王本缺此句,意义大打折扣。
为腹而不为目:乙本如此。为腹:吃饱肚子。王本此句作“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过简不取。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王本如此。为腹:吃饱肚子。乙本作“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
故去彼而取此:乙本如此。王本作“故去彼取此”,少而字。
【四】
唯与诃, 应诺赞成与诃责反对,
相去几何? 相互距离有多远呢?
美与恶, 美善与丑恶,
相去若何? 相互区别像什么呢?
人之所畏, 凡人所畏惧的一切,
不可不畏。 我们不可以不敬畏。
宠辱若惊, 无论得宠或受辱,都像受到惊吓一样,
贵大患若身。 这就叫做重视大祸降临自身。
何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得宠受辱,如受惊吓”?
宠为下也, 宠爱是上边对下属而言的,
得之若惊, 得宠犹如受到惊吓,
失之若惊, 失宠也如受到惊吓,
是谓宠辱若惊。 这就叫做“得宠受辱,如受惊吓”。
何谓贵大患若身? 什么叫做重视它就如大祸降临自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我之所以害怕有大祸患,
为吾有身, 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身体,
及吾无身, 等到我没有了自身杂念,
吾有何患? 我还有什么可忧患的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 所以珍爱身体而为了天下的,
若可寄天下。 你可以将天下希望寄托于他。
爱以身为天下, 爱惜自身健康而为了天下的,
若可托天下。 你可以把天下重任托付给他。
【第十三章】
【注释】
唯与诃:甲本如此。唯:唯唯诺诺,指答应,应诺,赞成。诃:诃责。乙本诃作呵,呵:呵斥。郭店楚简本诃字写作“可”,解作“诃”或“呵”均可,均为斥责、反对的声音,与“唯”相反。王本作“唯之与阿”,不妥。柯按:“唯与诃,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一句,甲乙本、王本均放在在20章。结合本章上下文可见,此句因错简被误植入20章显得突兀而武断,不仅打断了原来经文的语势,也毫无内在逻辑关系。今据楚简本将此句回归13章则合情合理,语气连贯而主旨鲜明。
相去几何:楚简本、王本如此。相去,离去,相距。几何,多远,多少。甲本作“其相去几何?”
美与恶:甲本如此,恰与“唯与诃”相对押韵。王本作“善之与恶。”
相去若何:王本如此。若:像,好似。何:什么。楚简本此句作“相去何若?”甲乙本作“其相去何若?”,意思相同,唯王本押韵可取。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王本如此。意思指凡是世人所畏惧的一切,我们都不可以不畏惧,如同宠辱若惊一样,否则将受到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无情惩罚与嘲弄。老子于此强调了社会中人应畏所当畏的世情通则,肯定了人的敬畏心理与从众心理的合理性,具有社会普遍意义。楚简本此句做“人之所畏,亦可以不畏人”,语意重复;乙本此句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意思与通行本相反。今据王本,可见老子真义。
宠辱若惊:王本如此。宠:得到宠爱。辱:受到侮辱。惊:惊吓,震惊。此句暗含“人应该做到宠辱若惊”之意,本章通篇围绕此旨展开。楚简本此句前多一人字,删之无碍。此句甲本宠误作龙,乙本误作弄,王本为是。
贵大患若身:诸本皆如此。贵:尊贵,宝贵,重视。大患:大祸患,大忧患。若:及,到,降临。
何谓宠辱若惊:王本如此。甲本何写作苛,乙本谓写作胃,今从王本。
宠为下也:楚竹简本如此,王本为“宠为下”,甲本误作“龙之为下”,乙本误作“弄之为下”,皆不妥。宠:宠爱,专宠,指受到君主、上司、长辈的重用、提拔,赏赐,眷顾等。为下:指上级对下级宠爱。
得之若惊:诸本皆如此。得:得到,受到。
失之若惊:诸本如此。失:失去,失宠。
是谓宠辱若惊:王本如此。甲本此句误作“是胃龙辱若惊”,乙本误作“是胃弄辱若惊”,皆不妥。
何谓贵大患若身:乙本、王本如此。乙本谓写作胃。
吾所以有大患者:诸本皆如此。
为吾有身:楚简本、王本如此。为:因为。有身:有这个身体。
及吾无身:甲乙本、王本如此。及:等到。无身:没有了自身。楚简本作“及吾亡身”。
吾有何患:王本如此。患:忧患。乙本作“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王本如此,比较好记。甲乙本作“故贵为身于为天下”,繁复难记。贵:珍贵,珍爱。贵以身,以身为贵,指爱护身体。这是老子最明确地论述“贵身”思想的一段话,可谓其贵身观的点睛之笔。
若可寄天下:王本如此。若:你。寄:寄托。天下:此处指关乎天下的希望和事业。楚简本此句作“若可以寄天下矣”,乙本此句作“女可以寄天下矣”,甲本无矣字,均放在后。女:汝,你。
爱以身为天下:诸本如此。爱以身:爱惜自身。
若可托天下;王本如此。托:王本写作託,同托。楚简本、甲乙本此句在前,甲本托写作“”,乙本作“橐”,楚简本作“乇”,皆同“托”,为假借字。它本也均作“托”,意为托付,委托等。
【五】
希言自然。 大自然很少说话,很少有人会问它。
飘风不终朝, 狂风不能刮一个早上,
骤雨不终日。 急雨也下不了一整天。
孰为此? 谁能刮大风下暴雨呢?
天地。 是广阔的天地啊。
天地尚不能久, 天地尚且不能长久地整天刮风下雨,
而况于人乎! 何况是人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所以从事于大道事业的人要志同道合,
德者同于德, 有德之人要同尊道德,
失者同于失。 失道之人会同失道德。
同于德者, 一同尊奉道德的人们,
道亦德之, 大道会德化养育他们;
同于失者, 混同于失道败德的人,
道亦失之。 大道会无情地抛弃他。
【第二十四章】
【注释】
希言自然:诸本如此。希,寡,少。言,言谈,谈论。自然:大自然,自然无为。老子一向言简意赅,此句主语不详,包含了多重意义和不同的解读法。(1)少言寡语是很自然的。(2)少言寡语是自然的属性。(3)很少有人去谈论自然(的道理)。此处当三义皆备。
飘风不终朝:甲本如此。飘风:狂风。终朝:整天,甲本终假借作冬。朝:白天,指一天。王本此句“故飘风不终朝”,故字可省。
骤雨不终日:王本如此。甲乙本此句作“暴雨不冬日”,意思相同。
孰为此:甲乙本如此。孰:谁。为:作。此:指刮风、下雨。
天地:王本如此。甲乙本省此句。
天地尚不能久:王本如此。久:持久,维持长久。乙本作“天地而弗能久”,其义相同。
而况于人乎:王本如此。况:何况。甲本作“又况于人”。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甲乙本如此,只是于写作而,今据王本改。从事于道者:指在各条道上,从事于各行各业的人。同于道:志同道合。此句指依从恒道的人,都坚持同一信仰,共同尊奉同一种道理。甲乙本此句原作“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而”字应为“于”字。
德者同于德:诸本如此。德者:修德者。同:同一,共同,统一,归依。
失者同于失:诸本如此。失者:失道者,失德者。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乙本如此。同,依从,共同尊奉、修养。道,恒道。德,德化,德助,德育,动词。王本此句作“同于德者,德亦乐德之”,繁复不取。另王本在此句前还有“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而甲乙本并无此句,句式亦有别,故应去掉。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乙本如此。同:混同,与…为伍。失:失德,失德者。道亦失之:失:抛弃、遗弃。王本此句作“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错简不取。
【六】
名与身孰亲? 名声与身体哪个更可亲?
身与货孰多? 身体与财货哪个更重要?
得与亡孰病? 获得与失去哪个有危害?
甚爱必大费, 过于酷爱贪求的花费必定多,
多藏必厚亡。 过多聚藏财宝的损失将更大。
知足不辱, 知足不贪的就不会受辱,
知止不殆, 知道适可而止就无危险,
可以长久。 可以平安长久。
【第四十四章】
【注释】
名与身孰亲:楚简本、甲本、王本如此。名:名声。身:身体,性命。孰亲:孰,谁。亲:可亲,重要。
身与货孰多:楚简本、甲本、王本如此。财货。多,分量多,多者重。
得与亡孰病:诸本皆如此。得:获得。亡:失去。病:生病,引申为危害。
甚爱必大费:楚简本如此。甚:太,过多。爱:贪爱,酷爱。大费:花费很多。王本句首多“是故”两字,可删。
多藏必厚亡:王本如此,约定俗成,可从。多:过多。藏:收藏,聚敛。厚:重、大。亡:失去。楚简本此句作“厚藏必多亡”,意思相同。
知足不辱:王本如此,楚竹简本与甲本句前有“故”字,可省。知足:知道满足,不贪多。
知止不殆:诸本如此。知止:知道适可而止,不冒进。用孟子的话说,那就是“养心莫善于寡欲”。又,易经有艮卦,专门谈艮止之理。殆:危险。
【七】
天下有始, 天下大道有了初生开始,
以为天下母。 它就成为天下万物的母亲。
既得其母, 既然得知万物母亲这一根本,
以知其子。 那就可以知道这根本的产物。
既知其子, 既然知道了这根本的产物,
复守其母, 就要再牢牢守住它的根本,
没身不殆。 使得终身不险不痴呆。
塞其兑, 堵塞口鼻眼耳等孔窍,
闭其门, 关闭接触外界的门户,
终身不勤。 就能终身不奔波受害。
开其兑, 开启口鼻眼耳等孔窍,
济其事, 济助放纵那奢欲之事,
终身不救。 那就终身无药可救了。
见小曰明, 看见细小的叫做明白,
守柔曰强。 坚守柔弱的叫做强大。
用其光, 借用大道之光,
复归其明, 复归恒道光明,
毋遗身殃。 不要遗留下致命的祸殃。
是谓习常。 这就叫学习与沿习常规正道。
【第五十二章】
【注释】
天下有始:诸本皆同。始:初始,指恒道。
以为天下母:诸本皆同。以为:以其成为。天下母:天下万物的根本。人类母系社会的最高主宰。
既得其母:诸本皆同。
以知其子:诸本皆同。知:知道,了解。子:“天下母”即大道的产物。
既知其子:乙本、王本如此,甲本无此句,应为脱漏。
复守其母::诸本皆同。守住万物的根本。
没身不殆:甲本、王本如此。没身:终身。不殆:不危险。乙本写作“没身不佁”。佁(yǐ):(1)静止;(2)痴痴呆呆。(3)佁(chì),停滞不前,犹豫不决。如从养生角度取(2)解释为,守住万物的根本即道就可以终身不痴呆;从事业角度取(3)解释为,守住万物的根本即道,就终身不会不停滞不前,可谓至理名言。
塞其兑:楚简本、王本如此。塞:堵塞。兑:洞穴,指口耳鼻眼等孔窍,佛教说的“六根”。甲乙本此句用其它字,不取。
闭其门:诸本如此。门:门户,门窗,认识外界的窗口。
终身不勤:王本如此。勤:勤劳,操劳,忙碌。楚简本此句作“终身不嵍”。(1)嵍(máo):古同“旄”,旄丘,即前高后低的土山。(2)嵍(wù):通务,勤务,意同勤。甲乙本此句做“终身不堇”:堇:(1)一说“堇”通“勤”,“不堇”即不勤,终身不勤指只要闭目塞听,就可以终身不劳碌奔波。(2)堇(jǐn):指紫堇类的有毒植物,引申为药物,有毒药物,毒害,“不堇”指无须用药,不被毒害。
开其兑:王本如此。开:打开。楚简本、甲乙本开作启。兑:楚简本亦用兑,甲本“兑”作“闷”,指欲望不满足时的苦闷,困惑。帛书乙本“兑”字加土旁,当为假借字。
济其事:甲本、王本如此。济:济助,帮助,引申为迎合、放纵。乙本濟写作齊,楚简本写作赛,不取。
终身不救:王本如此。救:楚墓竹简本写作“逑”,其义通“救”。甲本缺,乙本误作“棘”。
见小曰明:乙本、王本如此。明:明察,目光明锐。
守柔曰强:甲本、王本如此。守柔:坚守柔弱无为的立场。
用其光:甲本、王本如此。用:借用,借助。其:大道。光:光明。
复归其明:甲本、王本如此。复归:复,再次,归,回归。
毋遗身殃:王本如此。毋:不,它本一作无,同义。遗:遗留。身殃:危害身体的祸殃。甲乙本殃假借作“央”。
是谓习常:王本如此。习:沿习。甲本作“袭常”。袭:因袭,同沿习。指遵守常规正道。
【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浩瀚的长江大海之所以能成为河谷之王,
以其善下之, 是因为它善于处在千百条河谷的下游,
故能为百谷王。 所以能成为千百条河谷的主宰。
是以欲上民, 因此要在人民之上成为引导者,
必以其言下之, 他必须以谦下的言辞尊崇人民;
欲先民, 要站在人民之前引导他们,
必以其身后之。 他就必须谦虚地站在人民身后。
其在民上也, 他高居于人民之上,
民弗厚也。 人民也不会觉得负担沉重。
其在民前也, 他站在人民的前列,
民弗害也。 人民也不会害怕而伤害他。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因此天下人都乐于推戴他而不讨厌他。
以其不争, 由于他不与人争夺,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第六十六章】
【注释】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王本如此。百谷王:百谷,千百条河谷。王:主宰。楚竹简本此句为“江海所以为百谷王”,甲本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浴王者”,浴假作谷,王本为是。
以其善下之:甲本、王本如此。下:处于下方,处在众多河谷的下游。楚简本此句为“能为百谷下”。
故能为百谷王:王本如此。楚简本此句为“是以能为百谷王”,甲本作“是以能为百浴王”,王本较佳。
是以欲上民:王本如此。欲上民:欲:想。上民:居于人民之上,治理统治人民。此句楚简本作“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甲乙本作“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大意皆同,王本简明,所指更广。
必以其言下之:乙本如此。以:用。言:言辞。下:谦下,表示尊崇对方。王本此作“必以言下之。”楚竹简本作“以言下之”,乙本可取。
欲先民:王本如此。
必以其身后之:甲乙本如此。以其身后之:自觉地站在人民之后,不去抢先争名夺利。楚简本此句为“以身后之”,王本作“必与身后之”,大意皆同。从老子原意看,“身后之”应是圣人的自然所为与结果,而非达到先民目的的刻意为之。参见侯才说。
其在民上也:楚竹简本如此。其:圣人。民上:站在人民之上,领导他们,成为他们的表率、榜样。
民弗厚也:楚竹简本如此。厚:厚重、沉重。弗厚:不感觉负担沉重。王本此句作:“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上:高处于于人民头上,处于上层统治地位。甲本“处”写作“居”。重与厚意义相同,楚竹简本为是。
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楚竹简本如此。不害:不害怕,不伤害。王本此句简化作“处前而民不害”。处前:站在人民的前列。甲本“处”写作“居”。楚简本为是。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王本如此。推:推戴,拥护。厌:厌,厌恶,讨厌。楚简本此句作“天下乐进而弗厌”,甲本作“天下乐隼而弗猒”,乙本作“天下乐谁而弗猒”,进与推同,王本较佳。
以其不争:王本如此,简洁明了。楚竹简本作“以其不静也”,甲本作“非以其无静与”,乙本作“不以其无争与”,意同王本而以反问强调。与:通欤,语气词。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楚竹简本与王本如此,简洁明了。甲乙本此句残缺。
【九】
天下皆谓我大, 天下人都说我高深博大,
大而不肖。 博大高深而很不贤能。
夫唯不肖, 其实惟有“不贤能”,
故能大, 我才能成长壮大,
若肖细久矣。 如果“贤能”的话,那也许早就细微弱小了。
我有三宝, 我拥有三件重要宝贝,
持而宝之。 始终护持并珍爱它们。
一曰慈, 第一个叫“慈爱”,
二曰俭, 第二个叫“俭朴”,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三个叫“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慈爱才能无畏勇敢,
俭故能广。 俭朴才能博大宽广。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抢先做那时机未到的天下的事情,
故能为器长。 所以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维持长久。
今舍慈且勇, 今天抛弃了慈爱姑且冒险蛮勇,
舍俭且广, 抛弃了勤奋俭朴姑且暴夺广敛,
舍后且先, 抛弃了谦让居后姑且蛮干争先,
则必死矣。 那就必然灭亡了。
夫慈以战则胜, 那以慈爱之心去战斗的则能胜利,
以守则固。 以慈爱之心去坚守的则能稳固。
天将建之, 天下将建设大道理想之国,
以慈卫之。 我们要以慈爱之心去护卫她。
【第六十九章】
【注释】
天下皆谓我大:乙本、景福本、河上本如此。大:博大高深,形容词,乙本此句原作“天下[皆]胃我大”,胃即谓。王本作“天下谓我道大”,多一“道”字。
大而不肖:甲乙本如此,只是“不肖”假作“不宵”。不肖:不似,不贤能,不肖之子,不贤良者,宵小之徒。这里要加引号,反其意而用之,是老子回击别人攻击他是“不肖之徒”的话。王本此句作“似不肖”,漏字。
夫唯不肖,故能大:乙本如此。大:成长壮大,引申为壮大恒道事业。王本此句作“夫唯大,故似不肖”,重点在大,意思不同。
若肖细久矣:甲本如此。若:如果。肖:甲本原作“宵”,通肖。细,细弱微小;久:很早。乙本、王本此句均作“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意思相同而文字繁复,故从甲本。
我有三宝:王本如此。宝:宝贝。甲本作“我恒有三葆(宝)”。恒:久,一直。葆:通宝。
持而宝之:王本如此。持:持有,护持。宝:宝爱,爱惜。乙本作“市而宝之。”
一曰慈:王本如此。慈:慈爱。甲乙本慈写作兹。
二曰俭:王本如此。俭:俭朴。甲乙本写作检。检:检束,收敛之意,与前后文不符。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乙本王本如此。为:做,成为。先:抢先,先列,先手。天下先:先于天下,指做条件还未成熟,还不到该做的时候的天下诸多事情。
慈故能勇:王本如此。乙本慈写作兹。
俭故能广:王本如此。广:宽广,广博。俭:俭朴,甲乙本俭写作检。
不敢为天下先:诸本如此。不敢为:不敢成为。
故能成器长:王本如此。成器:成就大器,指大的事业。长:长久。乙本此句作“故能为,成器长”,器与事此处意义相近,参见“大器晚成”。甲本此句作“故能为,成事长”,能为:能有作为。事:事业,意为“成就事业而能维持长久”。
今舍慈且勇:王本如此。舍:舍弃,抛弃。勇:蛮勇,冒险。
舍俭且广:王本如此。广:广采,暴敛。
舍后且先:王本如此。后:不为先,谦让,退守。先:争先,好强,好出头。
则必死矣:甲本如此。王本作“死矣”,乙本作“则死矣”,均不及甲本语气坚决,今据甲本改。
夫慈以战则胜:王本如此。
以守则固:诸本如此。
天将建之:甲乙本如此。建:建设。之:此处指合乎恒道的理想国。王本此句作“天将救之”,意不如甲乙本。
以慈卫之:王本如此。卫:保卫。甲本此句作“女以慈垣之”。女:通汝,你。垣:城垣,引申为护卫,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