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简介
《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这本书是由.刘强著创作的,《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共有90章节
1
前言
类型电影之于电影产业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好莱坞电影帝国的长盛不衰正是得益于自身类型电影的高度发达。在中国,过去十年来随着电影产业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国产商业电影在...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电影类型学 第一节 类型电影的概念 一、类型电影特征的起点 二、类型电影是制作者与观众的一种交流 三、类型电影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功能的...
3
第一章 电影类型学
类型电影是一种常见的电影形式。这种电影形式可以被看作美国电影的主流。一个完整、系统的电影产业体系是类型电影生产的基础条件。在这个系统中,制片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
4
第一节 类型电影的概念
类型电影中的“类型”主要借鉴文学研究领域的概念。作为电影研究中的一个概念,在研究实践中需要注意“类型”这个词语的复杂性。首先,与文学研究中的类型相比,不管是单纯...
5
一、类型电影特征的起点
在研究类型电影特征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文本特点进行探讨,这主要是因为文本特点直接决定了类型电影中类型的成败。文本特点主要有六方面,即叙事、人物塑造、基本内容、地理...
6
二、类型电影是制作者与观众的一种交流
对于观众和制作者来说,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惯例,不仅承担着观众对于电影的观感期待,同时也承担着制作者的创作方式。因此我们说,了解或认识类型电影,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电...
7
三、类型电影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功能的文化形式
对于其他形式的电影来说,类型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美学价值,研究者很少将研究重点放在类型电影的研究中来,大量研究者认为类型电影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而是从...
8
第二节 类型电影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
9
一、类型电影的理论知识
类型电影不仅包括电影,还包括具体的期待和猜测。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验证自己对影片的期待和猜测。这些系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识别和理解的方式,使电影中的元素更容易识别...
10
二、类型电影的研究方法
20世纪中叶以前,西方理论家的类型思想往往与历史观察相联系,如文艺复兴后期的类型意识研究、古希腊罗马类型的复兴等,甚至反类型浪漫主义也在类型史研究的视野中,因为...
11
第二章 中国类型电影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类型电影制作的历史基本上和中国电影一样长。在中国电影发展的100多年中,许多电影人在不断提高电影艺术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拍摄各种类型的电影...
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类型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已经培育出较为成熟的民族电影类型。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与中国戏曲结合,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类型电影——戏曲片,开启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征程...
13
第二节 “十七年”类型电影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被称为“十七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在淘汰好莱坞的同时,借鉴苏联模式,在政治领导下制作电影,高度重视电...
14
一、“十七年”电影的模式化辨析
从世界电影发展史和中国电影自身发展的历程、现状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七年”电影都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崭新阶段。其特殊性来源于电影观念、电影题材、电影创作、电影文化...
15
二、“十七年”电影中社会记忆的建构与国家民族认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电影一直是上海的“特产”,而电影摄制则更一直是文华、昆仑等上海私营摄制公司的“专利”。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私营电影公司的全...
16
第三节 20世纪80、90年代类型电影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政治路线得到根本性的纠正,蒙冤受屈的文艺界人士逐步平反,电影产业也开始复苏。而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17
一、“第五代导演”的集体出场及其反类型倾向
1985年前后,随着大量西方文艺新思想涌入中国,中国电影工作者的视野开阔,苏联电影不再是唯一被模仿的对象,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开始绕开“左翼”电影和“十七年”电影的...
18
二、20世纪80年代的娱乐片创作主潮与“娱乐片大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社会面临全方位的转型:经济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治上对“文革”进行拨乱反正,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进一步向民主化迈进;文...
19
三、20世纪90年代自觉的商业类型电影创作
20世纪80年代时,中国导演努力探索本土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问题,出现了一大批自觉追求娱乐性和商业性的影片,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娱乐商业性的加强做了先导和...
20
四、国产类型片叙事策略与价值观述评
像上文所说的那样,类型电影的生产是工业化运作的结果。其娱乐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类型电影的最终目标是赢得较高的票房,这是探讨类型电影的基础。因此,本部分试图在对改革...
21
第三章 中国类型电影分析
本章主要从主旋律电影、喜剧电影、魔幻电影、高概念电影、小妞电影、武侠电影、动作电影、犯罪电影、贺岁电影和青春电影十个类型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进行探讨。...
22
第一节 主旋律电影
...
23
一、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产生
在了解中国主旋律电影之前,首先要对“社会转型”进行初步的认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种变化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
24
二、主旋律电影题材的划分及叙事特性
人们的潜意识当中主旋律电影通常具有一种“伟光正”的形象,很难将这种类型的电影与多元化联系在一起,但多元化恰恰是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基础。即使在诞生的初期,主旋律电影...
25
三、新主流电影——自觉的类型化策略
中国电影进入21世纪,一种被称为“新主流电影”的电影类型给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空气。其最大特点是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包装和市场化运作。虽然在“新主流电影”出现...
26
四、真实与非真实的人物塑造
(一)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1.历史上确有记载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 这是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电影中最受欢迎的人物。20世纪40—80年代,银幕上的人物总是像没有任何瑕...
27
五、常用的叙事策略
(一)凸显本土化、民族化特征 新世纪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已开始逐步探索多种表达方式,但仍然在坚持本土化、民族化的叙事策略。这一点,过去如此,在未来也仍会如此。究其原...
28
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的来说,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经开始接近电影本身的大众消费性质,从空洞僵化的说教努力到故事的叙事,从平面化、符号化、“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努...
29
第二节 喜剧电影
喜剧是一种更复杂的电影类型,很难把它定义为“后现代主义”。人们只知道它的特征是什么,却不能准确地说出它是什么。然而,喜剧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喜剧艺术绝对是笑...
30
一、人物塑造:“丑”与困境
(一)突出的“丑”特征 喜剧电影的“喜”主要是通过丑来表现出来的,丑一般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人物外表的丑化,二是人物行为的丑化,三是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尴尬遭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