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类型电影之于电影产业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好莱坞电影帝国的长盛不衰正是得益于自身类型电影的高度发达。在中国,过去十年来随着电影产业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国产商业电影在类型化建设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新世纪最初几年古装动作大片一统天下,发展到现在,已有癫狂喜剧片、都市爱情片、惊悚恐怖片、民国功夫片、警匪动作片等类型在市场上各领风骚,而古装动作大片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也已显示出武侠、战争、魔幻等不同类型的细分。可以说,尽管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诸多环节的产业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国产商业电影的整体创作质量也依旧无法令人满意,但从类型电影建设的维度考量,中国电影的创作已经具备了较为明显的自觉的类型意识,国产类型电影的生产制作已经初具规模。
回顾对类型电影近十年来的研究与探讨,可以发现电影学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类型电影与产业发展的研究上。对类型电影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影史的梳理上,结合目前国产类型电影创作的叙事及价值观研究很少涉及,并且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为主,专著很少。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学术领域,尤其是政治学、社会学领域,一些学者以类型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叙事策略及传达的价值观进行对社会、政治生态的观察与解读。
总的来说,对中国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及价值观的传达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对目前集中于产业领域探讨的类型电影研究的补充与完善。为此,作者专门撰写了《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为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电影类型学进行大致阐述,包括类型电影的概念、类型电影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探讨了中国类型电影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包括民国时期的类型电影、“十七年”类型电影、20世纪80、90年代类型电影;第三章大致介绍了新世纪中国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电影分析,内容包括主旋律电影、喜剧电影、魔幻电影、高概念电影、小妞电影、武侠电影、动作电影、犯罪电影、贺岁电影、青春电影;第四章侧重讨论了中国类型电影的超类型、反类型与跨类型,内容包括现实主义电影的新突破、主旋律电影的多元形态、香港功夫片和警匪片等经典类型的延续;第五章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具体探讨了当下中国类型电影的美学特征、中国类型电影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全球化时代中国类型电影的民族认同。
从大体上来讲,本书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学术价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实例,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读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全面认识与理解。
本书是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撰写而成的。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在这里深表感谢。另外,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作者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