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魔幻电影

第三节 魔幻电影

2008年,在《画皮》的市场推广和宣传中,片方第一次打出了“新东方魔幻”的旗号,并借好莱坞式电影的定位来大获全胜。从那以后,类似的电影都把这一观点作为自己的定位,有学者称这类电影为新的魔幻电影。这种电影创造了一个以真实世界为原型的虚构世界,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超现实的特征,但它仍然表达着人们期待的社会和思想。事实上,对于中国大陆的此类电影来说,“魔幻电影”一词只是一种挪用,其元素仍与西方不同。

近年来,国内魔幻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人物包括“神”“仙”“妖”“佛”“魔”,甚至“外星人”。可以想象,广电总局下令清理一些与封建主义、迷信有关的不科学角色时,肯定也很纠结。毕竟,作为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蕴含着丰富的超现实主义角色。如果所有这些都被禁止,那就意味着,即便是《西游记》的相关主题也成为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幸运的是,这种纠结的存在使得国内的魔幻电影有了一些成就。它可以使自身以奇观的表现、童话或传说的气质而独具特色,不像后面提到的惊悚片那样尴尬。其中许多影片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2015年的《捉妖记》票房达到24.38亿元。内地和香港共同制作的《西游·降魔篇》(2013)、《美人鱼》(2016)、《西游·伏妖篇》(2017)、《白蛇:缘起》(2019)等电影也在大陆电影中流行。一股神奇的浪潮活跃在中国的商业电影产业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