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南壁
YANSHANSI·NANBI
南壁壁画较殿内其他壁面侵蚀毁坏更为严重,仅东稍间有部分画面残存。上部隐约可见殿阁楼台;中部为说法图,主要包括释迦牟尼佛、胁侍菩萨和二弟子,面部皆剥落掉色;下部绘有供养人像,已漫漶不清。
·南壁殿阁楼台
·释迦牟尼说法
岩山寺南殿(文殊殿)壁画是中国金代壁画的代表作之一,是繁峙县唯一一处金代壁画,极具标识性,为后世研究金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岩山寺壁画艺术水平的高超与其作者“御前承应画匠”王逵有着紧密联系。
南殿金代壁画艺术灿烂辉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规模宏大,形象生动,布局巧妙,笔法精湛,与永乐宫壁画合称寺观壁画的“双璧”,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壁画在构图、设色、取材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时代创新。壁画虽为佛教题材,但具体内容却用现实形象诠释。壁画中的殿阁建筑、草木山川、市井尘俗、人物活动等无一不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再现。丰富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尤其是画中大量的建筑群,无论是西壁上的宫殿,还是北壁中的海市蜃楼,均为后人研究宋金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王逵等人不仅贡献了高超的宫廷绘画技艺,还将宋代宫廷建筑的形象与壁画故事内容充分结合,绘制出一幅具有官式艺术水平和宫廷印迹的壁画精品。
构图上一反常态,在西壁尝试以点带面的叙事方式。选取四个主题故事为中心点,顺时针布局好主体框架,然后各主题故事牵带出众多延伸小故事。这种构图方式,降低了传统佛教题材构图方式的庄重感,但画面的巧妙灵活叙事,给观者一种不同寻常的观感体验,拉近了观者与佛教壁画宣教目的之距离,让观者更容易接受佛教壁画的故事内容。
·释迦牟尼上方华盖
传统古代壁画中的建筑通常被当做画面衬景,从造型到内容都不被重视。但岩山寺南殿壁画,建筑成为画面描绘的主体。例如:西壁四个主题故事是画面的叙事构图框架,宫廷建筑是整体人物情节的架构框架,增强了画面的力量感和骨架感。这些建筑有宫廷殿宇,有城门阙楼,有市井街道,有酒楼亭榭等,几乎涵盖了各种建筑类型。
其中,宫廷殿宇高低错落,主次有序,瓦顶、脊饰、斗拱、柱额、勾栏、台基等构件俱全,构图宏大壮阔,布局合理严谨,透视协调准确,装饰精致华美,放眼望去给观者以鸟瞰之感,舒朗全面,一览无遗。对于建筑的主要运用和精心描绘,也是岩山寺壁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幅科学的宋金建筑设计图。为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史学家研究和借鉴宋金建筑形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岩山寺壁画中建筑的作用已经远超出其本体意义,可以说,建筑在此处壁画中的应用达到了极限,是后世画师学习建筑绘画表现的重要范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