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意大利战争(公元前280年) CHAPTER V Wars in Italy(B.C.280...
如前文所述,与德米特里厄斯作战时,有一件事分散了皮洛士的注意—塔伦图姆的百姓向皮洛士求援,请皮洛士协助他们攻打罗马人。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皮洛士赢得举世盛名。其实,人们没有忘记,亚历山大一世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发兵意大利的,但亚历山大一世最后惨死沙场。人们猜想皮洛士一定会吸取教训,不会插手塔伦图姆的事。然而,古往今来,真正的勇士都满怀斗志。皮洛士迫不及待想在意大利战场上大显身手,他没有忘记先辈的惨死,也不想让伊庇鲁斯一直背负失败的耻辱。因此,皮洛士下定决心要一雪前耻。
多年来,罗马共和国的疆域不断扩大。除了塔伦图姆及塔伦图姆的一些小附属国,罗马共和国几乎占据了整个意大利。然而,罗马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向意大利东南部开进。最后,罗马人来到塔伦图姆。塔伦图姆的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最终,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随着战事的进行,塔伦图姆人节节败退,形势岌岌可危。
外敌当前,塔伦图姆的内政却十分混乱,这让塔伦图姆的处境雪上加霜。原来,塔伦图姆并没有稳定的政权组织,它的政权组织形式类似于现在的民主制,人们通过讨论形成决议。同时,塔伦图姆缺乏相应的法律来保证决议的贯彻实施。如今大敌当前,元老们方寸大乱,国家自然乱成一团。
塔伦图姆国内有多个派别,每个派别各有主张。有的派别主张向罗马共和国投降,使塔伦图姆成为罗马的一部分;有的派别认为塔伦图姆人应该拼死抵抗;还有一些派别提出塔伦图姆面临窘境的原因是没有杰出的军事首领,因此他们建议请皮洛士率兵支援,但许多人反对这一提议。人们很清楚,大敌当前,外援是朋友,但战争结束后,援军就有可能在塔伦图姆城称王。虽然明白后果,但塔伦图姆当时深陷水深火热中,人们根本无暇考虑那些不确定因素。最终,塔伦图姆的百姓决定向皮洛士求援。
正如大部分民主国家一样,很多人在议会现场同时发表见解,导致现场十分吵闹,根本听不清人们对提议的表决意见。一个叫麦东的人反对请皮洛士来塔伦图姆。为了表示抗议,他想了一个办法。他伪装成江湖艺人,头戴花环,手持火炬,让一个女人为他吹笛伴奏。随后,麦东假装喝醉了,闯入议事大厅。这两人一走进议事大厅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看到这一幕,有人哈哈大笑,有人拍手,还有人竟点歌让他吟唱。麦东假装准备了一下,接着走到会场中间,大声喊道:“非常好,塔伦图姆的百姓们!你们点的歌非常好。现在,你们还能享受这样的欢乐。不过,我想提醒你们,如果皮洛士来到塔伦图姆,你们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人们对麦东的转变非常惊讶。接着,会场上开始有人小声附议。那些不支持皮洛士来塔伦图姆的人也很讶异,他们完全没想到麦东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妙计。然而,麦东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很快,人们又开始辩论。最后,人们毫不客气地将麦东和那个女人赶出了会场。
最终,人们一致决定请皮洛士前来支援。塔伦图姆的使者立即赶往伊庇鲁斯。到达伊庇鲁斯后,他们对皮洛士说:“我国正与罗马交战,现特邀您前来助阵。我国人口众多,物资充足,唯独缺少一位能带兵打仗的首领。如果您愿意施以援手,我们愿意把五万三千名将士和两万匹战马交给您指挥。”
塔伦图姆疆域并不辽阔,却能在开战时集结这么多人马,不得不叫人称奇。同时,在家国存亡之际,人们商议国家大事时,卖唱的人竟能从中作梗,这事也算得上奇特。不过,这确实是当时的历史学家记录下来的内容。
塔伦图姆使者的话让皮洛士非常开心,他立即答应前去支援。然后,他迅速开始备战。这个消息也让伊庇鲁斯的百姓非常激动,众多将士纷纷表示愿意参加战斗。对此,皮洛士一一应允。虽说塔伦图姆的使者一再称他们人马足够,但皮洛士还是觉得自己的人更靠谱。
集结好第一支军队后,皮洛士命得力干将齐纳斯先行一步。齐纳斯在伊庇鲁斯的地位很高。他是色萨利人,曾在希腊求学,师从德摩斯梯尼。齐纳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演说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皮洛士曾将许多谈判事宜交给齐纳斯,齐纳斯都能妥善处理。皮洛士曾不止一次称赞齐纳斯,他说:“齐纳斯用三寸不烂之舌拿下的城池比我用刀剑攻下来的城池还多。”
一开始,齐纳斯并不赞同皮洛士出征意大利。这一点是从他与皮洛士的谈话中看出的。当时,皮洛士正加紧备战。趁闲,齐纳斯问皮洛士:“罗马人素来英勇善战,他们的盟国也都崇尚武力。如果此次我们成功了,接下来该干点什么呢?”皮洛士回答说:“你这是自问自答呀!罗马人几乎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如果我们打败了罗马人,那么攻下意大利就指日可待。”
听完皮洛士的回答,齐纳斯稍微停顿了一会儿,他似乎在想象皮洛士描绘的蓝图。然后,齐纳斯接着问:“征服意大利后,我们还要做什么呢?”皮洛士回答道:“那还用说,当然是攻下西西里岛了。西西里岛离意大利那么近,那里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我们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就能将西西里岛拿下。现在西西里岛处于混乱中,应该没有多少防御力量。”齐纳斯回应说:“我觉得您这个主意非常好。那么,攻下西西里岛后呢?我们接下来做什么?”皮洛士接着回答:“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穿过地中海,前往利比亚和迦太基。其实,那里也不远,我们可以率军从非洲海岸登陆,轻而易举地就能将这两个地方拿下。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称霸天下,没有人可以和我们作对了。”
齐纳斯表示赞同皮洛士的观点,并且接着问:“一定是这样的。到时您就可以把在色萨利、马其顿和希腊的宿敌一一消灭,称霸天下。我想问的是,所有这些愿望实现后,您接下来想做点什么呢?”皮洛士回答说:“还能做什么呢?当然是歇下来,好好放松,享受生活。”
听到这里,齐纳斯再次问:“但这是为什么呢?明明我们现在就可以停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您现在就可以享受生活,为什么非要去受罪呢?您费尽千辛万苦,最终想要的不就是现在已拥有的生活吗?”我们不清楚,齐纳斯这番话是想劝皮洛士放弃攻打意大利,还是他在趁机调侃皮洛士。不论齐纳斯的真实目的如何,这番对话并没有在皮洛士的心中激起大的波澜,更没能改变皮洛士的计划。各项军事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支军队整顿完毕后,齐纳斯率军横渡亚得里亚海。之后,皮洛士开始组织剩余兵力。这部分包括二十头大象、三万匹战马、两万名步兵、两千名弓箭手,还有两万名投石手。一切准备妥当后,皮洛士一声令下,将士们就登上塔伦图姆派来的战舰、物资运输船及各种平底船,军队正式扬帆起航。此时,皮洛士的大儿子托勒密已经十五岁了,皮洛士让他留在伊庇鲁斯摄政,自己则带着两个小儿子—亚历山大和赫勒诺斯一同前往意大利。这次远征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起航没多久,军队就遇到了一场可怕的风暴。风暴一度威胁着整支军队的安全。皮洛士乘坐的舰船比别的船更大更坚固一些。午夜过后,皮洛士的船抵达意大利海岸,而其他船在暴风雨的肆虐下四处漂荡。皮洛士的船离岸边很近,但风浪太大,船长时间无法登陆。就在这时,风突然改变方向吹向海上。这时,如果不赶紧想办法,船很可能漂回海上,情况十分危急。关键时刻,皮洛士决定跳海游过去。皮洛士二话不说跳入海中。他的侍从和护卫也紧跟皮洛士跳入海中,他们想尽办法帮助皮洛士上岸。当时的场景相当恐怖,天色已晚,伸手不见五指。海风咆哮,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拍向海岸的浪花在风的作用下快速涌回。这一切都让人们无比恐慌。幸运的是,天亮后,幸存的人都成功地爬上岸了。
在海水里挣扎并浸泡了一夜后,皮洛士精疲力竭了,但这丝毫没有打击到他。随后,塔伦图姆派来的士兵赶到岸边支援,剩下的船也开始登陆。此时,风小了很多,士兵们上岸也相对容易了。皮洛士将幸存的士兵集中起来,重整队列。这时,他发现步兵只剩下两千人,此外,只剩下几匹马和两头大象了。皮洛士就率领着这样的队伍赶往塔伦图姆。皮洛士到达塔伦图姆城时,齐纳斯已经率领将士赶来迎接。
来到塔伦图姆后,皮洛士表现得像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一样,他接管了城中所有事宜。
皮洛士发现,塔伦图姆不仅防御力量弱,而且国内毫无秩序,请自己来只是百姓的无奈之举。其实,可以想到,国家处于危难时,百姓的遭遇自然不好,他们或四处游荡,或赋闲在家,或聚众消遣。他们不再关心国事,一心只想着让皮洛士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此时,皮洛士意识到塔伦图姆必须改革。于是,他立即制定了许多改革措施:下令关闭所有娱乐场所,包括公众休息、骑马的场所,一律禁止任何宴饮、狂欢等娱乐活动;强制要求壮丁入伍,组建军队,并且每天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尽管百姓纷纷抱怨皮洛士的法令严苛,但因为权力掌握在皮洛士手中,所以百姓不得不服从。也有一些对举措极为不满的百姓选择了离开。当然,离开的多是城中的懒惰之徒。大部分心怀忠诚、意志坚定的人都留下了。城中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同时,皮洛士又着手安排城中的防御事务,他加固了城墙和城门,并组建了一整套哨兵和卫兵的防卫执勤轮岗系统。总之,塔伦图姆城很快就变样了。它不再是那个毫无防御力量的小城,这里已建起全方位的军事防御系统。城里也不再是贪图享乐之人,放眼望去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塔伦图姆城位于意大利东南部,这里的百姓大多是从亚得里亚海另一边迁移过来的。因此,城中的百姓算是希腊人的后裔。塔伦图姆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都与亚平宁半岛西部的罗马人不同。罗马人一直宣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优等民族,而其他民族都是野蛮部落。因此,在请求皮洛士支援时,塔伦图姆的百姓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请外人协助,而是在邀请同胞帮忙抵御外敌,因为塔伦图姆的百姓认为皮洛士和他们同根同源,而亚平宁山脉另一侧才是野蛮部落。因此,希腊各族有义务联合起来共同抗敌。这也是塔伦图姆的百姓与皮洛士在此次战争中达成的身份认同。从这个角度看,皮洛士到塔伦图姆后立即能接管城中事宜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塔伦图姆人曾许诺为皮洛士配备足够的兵力,但那些从邻国借调的兵力久久无法到位。皮洛士的人马还没有凑齐,就有消息传来。消息称,罗马大军在利维努斯的率领下已抵达塔伦图姆。皮洛士立即集结所有兵力前去迎战。行进一段路程后,皮洛士向利维努斯军营派出一名使者去询问双方是否可以和平解决争端问题,皮洛士愿意充当双方的调解员。对于使者的询问,利维努斯断然拒绝,并声称:“我不屑于你的调解,更不惧与你对抗。”听到这番回应,皮洛士继续率兵前行。
皮洛士率兵到达一块平地后,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平地前方有条河叫西里斯河。罗马人也行至此处,他们在河对岸安营扎寨。皮洛士骑马到河边高地眺望罗马人的营地。
皮洛士看到罗马军队井然有序,卫兵和哨兵换岗执勤井井有条。这一切让皮洛士既惊讶又嫉妒。
他不由得说了一句:“野蛮的种族安营扎寨这么有条理,但不知道其他方面怎么样。”
皮洛士骑马到河边高地眺望罗马人的营地
说完这句话,皮洛士掉转方向,回到营帐。回去后,皮洛士对即将开始的战斗忧心忡忡。显然,对方的实力比他预想的强很多。于是,皮洛士决定待在原地等待希腊其他城邦的支援。他一方面不断派人加强防守,另一方面调集了一批人马驻守在河边防止罗马人过河偷袭。得知皮洛士在等待援兵后,利维努斯决定尽快渡河。
罗马人并没有安排统一渡河,而是兵分几路,从不同河段出发。步兵从河流水位比较浅的浅滩渡河,骑兵则从其他地方渡河。一时之间,河流上下都是罗马士兵。被皮洛士派到河边的士兵看见罗马士兵数量特别多,便以为自己被包围了,于是纷纷撤回大营。
得知情况后,皮洛士深感情势危急,非常担心。他赶紧命步兵列阵,拿起武器,随他一起朝河边开进。到达岸边,皮洛士看到这样的一幕:罗马步兵和骑兵正在渡河。他们把手中的盾牌高高举起,让盾牌高于水面。从远处看,人们只能看到河面上满是盾牌。罗马士兵过完河,立马陈兵布阵。皮洛士与罗马人正式开战。
交战双方都比较顽强,大家都越战越勇,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交战过程中,皮洛士非常惹眼,因为他穿着一件华美的战袍。战袍颜色非常艳丽,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皮洛士一直在战况最惨烈的地方英勇杀敌。只要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冲到哪里去。后来,皮洛士手下一个叫莱昂纳特斯的将军对他喊道:“您看到那个骑黑马穿白鞋的骑兵了吗?请您小心。他好像在谋划怎么对付您。您看,他一直紧盯着您,您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我觉得他一定是在找机会对您下手,您一定要小心。”
皮洛士回答道:“我非常清楚,我们无法与命运抗争。但在我看来,无论是他,还是其他人,谁要是想对付我,我一定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皮洛士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莱昂纳特斯说的那个骑兵朝自己快速冲过来。这个骑兵手里拿着矛,矛的铁尖对准皮洛士。在快速跳起的同时,皮洛士也将手中的矛朝着敌人刺过去。两只矛狠狠地撞在一起,同时巨大的冲力也使两匹马撞到了一起。皮洛士的朋友们赶紧冲了过去,他们发现两匹马都已经死了。一些人把皮洛士从马下拉起来带离战场,剩下的人则把那个躺在地上的罗马骑兵刺死了。
皮洛士脱离危险后,决定加强自身保护。他猜想,那个骑兵死后,罗马人肯定特别生气,一定会想方设法复仇。于是,皮洛士趁混乱,脱下了惹眼的战袍,和一个叫麦格科勒的人互换了衣服。换装后,皮洛士率领步兵和大象再次返回战场。这一次,他不再冒险,而是负责指挥步兵,鼓舞士气。
皮洛士换衣的行为确实救了他一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和皮洛士换完衣服,麦格科勒发现敌军总是围着他,许多罗马士兵都对他步步紧逼。最终,麦格科勒命丧敌手。麦格科勒倒下后,杀死他的罗马士兵抓起闪闪发光的头盔和华丽的战袍,冲着罗马阵营挥舞着,以此表明他杀死了皮洛士。消息很快传开,罗马人都以为皮洛士死了,阵营中传出阵阵欢呼和喝彩声。皮洛士的将士备受打击,士气低落。此时,双方士兵都认为皮洛士战死了。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鼓舞士气,皮洛士揭开头盔,骑着马沿河岸来回走动,向将士证明自己并没有死。
最终,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希腊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这次胜利要归功于皮洛士率领的大象。此前,罗马人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动物。因此,他们面对大象时就手足无措、四下逃散。此时,罗马的骑兵也无法驾驭他们的战马了,同时战马又撞倒了不少罗马士兵,乱作一团。最终,皮洛士一方成功地将罗马士兵赶了出去。被赶走的罗马士兵没有返回营地,而是四下逃窜。皮洛士率军跨过河流,占领了罗马人的营地。
希腊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