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斯巴达(公元前1000年至前272年) CHAPTER XI Sparta(B.C.100...
皮洛士收到的参战邀请来自斯巴达。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重要城邦。这个城邦经济实力雄厚,百姓尚武。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极为特殊。斯巴达王权分离,由两位国王联合执政。这样的形式很像罗马共和国的两个执政官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是推选出来的,而斯巴达的两位国王是世袭而来的。
斯巴达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这样形成的:很久以前,斯巴达国王意外驾崩,留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但国王没有指定由哪个儿子继承王位。于是,斯巴达人问孩子的母亲哪一个孩子先出生,但孩子的母亲假装无法分辨。于是,斯巴达人去德尔斐求问神谕。神谕指示两个孩子都要称王,但要斯巴达人更加尊敬先出生的孩子。神谕并没消除斯巴达人的困惑。最终,斯巴达人还是没分清哪个孩子先出生的,因此也不知怎么办。
后来,有人建议观察孩子的母亲,看她最关照哪个孩子。人们猜想,如果孩子的母亲知道谁是先出生的孩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先照顾这个孩子。斯巴达人猜得没错。他们很快就分清了谁是先出生的那一个。于是,斯巴达人按照神谕的指示,让两个孩子一起继位,但把最高荣誉给了年长的国王。两个孩子都健康长大。步入成年后,他们先后娶妻。凑巧的是,兄弟俩娶的妻子也是一对双胞胎。因此,两个王室家族联合执政的局面持续了很多年。斯巴达的政治体系虽是君主制,但有两位国王,也就是所谓的“两头政治”。
这种形式貌似完美,但在处理现实问题时显得不尽如人意,因为这种形式会导致问题频发、矛盾激化。在两百年里,斯巴达混乱不堪。就在这时,著名的政治家和立法者莱克格斯出现了。莱克格斯为斯巴达制定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不仅恢复了斯巴达的秩序,还使这里的经济更加繁荣,从而让斯巴达声名远播。
莱克格斯的措施效果显著,不仅是因为措施本身有力,还因为莱克格斯有能力让措施迅速落到实处。莱克格斯的身份为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莱克格斯是王室成员,他是斯巴达某位国王的小儿子,他有一个哥哥叫波吕德克忒斯。他们的父亲在一次打斗中意外身亡。其实,他父亲并没有参与打斗,而是在劝架过程中卷入打斗被菜刀误伤而亡。
波吕德克忒斯继承了王位。不幸的是,波吕德克忒斯很快就驾崩了,他没有子嗣,只留下一位妻子。波吕德克忒斯驾崩八个月后,妻子诞下一个孩子。按照当时的继承原则,这个孩子有继承权。
问题在于,波吕德克忒斯驾崩时,孩子尚未出生。在这种情况下,莱克格斯只能暂时继承王位。莱克格斯打算等孩子出生,他就立即将王位奉还。然而,波吕德克忒斯的遗孀认定莱克格斯想一直把持王权。其实是她自己野心大,一心想做王后。因此,她向莱克格斯提出了一个毫无人性的建议—只要莱克格斯答应娶她,与她分享国家权力,她愿意杀了肚子里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建议,莱克格斯非常吃惊,但他还是假装接受了这个建议。莱克格斯告诉她,为保证安全,这件事不能由她亲自动手。于是,莱克格斯告诉她:“先等一等,等你生下孩子就立即通知我,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办。”
莱克格斯特意交代:“孩子一出生就赶紧来通知我,如果是男孩,那么不管我身在何处、忙于何事,你们都要立即把孩子抱过来。如果是女孩,就让王后好生照看。”后来,孩子出生,是个男孩。仆人立即将孩子抱到莱克格斯身边。这位残忍的母亲为了得到权力,知道仆人抱走孩子是要将他处决,竟然同意了。但莱克格斯没有让她如愿。
仆人把孩子抱给莱克格斯时,莱克格斯正好邀请了许多朋友庆贺佳节。他的朋友都是贵族、将军、大臣及其他一些王国的重要人员。这些人是莱克格斯特意请来的。莱克格斯曾特意嘱咐,无论他身处何地,只要孩子一出生,仆人必须立即把孩子抱到他身边。仆人带着孩子来到莱克格斯和朋友聚会的地方。莱克格斯接过孩子,将孩子高高举起,对着众人大声说:“各位,请看,这就是我们斯巴达的新国王。”众人一听,纷纷激动地欢呼。莱克格斯给孩子取名卡里拉欧斯。这个名字是“万民欢腾”的意思。
莱克格斯的举动显现出他的高贵人格。他亲自把孩子带到众人面前,承认孩子是真正的王位继承人,然后将手中的权力全部交出去,自降为平民。从古至今,没有哪个王子能做到这一点。尽管他是王子,但愿意降为平民,这样的举动让他得到无数赞誉。莱克格斯还派人保护新国王,同时命其他人在国王成年前摄政。斯巴达的百姓都为莱克格斯的举动拍手叫好,他们更加尊敬莱克格斯了。
然而,在成就伟业前,莱克格斯注定要历经磨难。斯巴达的百姓大都非常钦佩莱克格斯,大家很信任他,但还是有人视他为眼中钉。波吕德克忒斯的遗孀很厌恶莱克格斯,因为他不仅毁了自己的大计,还拒绝娶自己,这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波吕德克忒斯的遗孀和她的朋友一直暗中与莱克格斯作对。波吕德克忒斯的遗孀有个哥哥叫列奥尼达斯,他非常支持妹妹的夺权计划,经常在公开场合与莱克格斯作对。有一次,列奥尼达斯当着很多人的面对莱克格斯说:“我很清楚,你表面上对王位不在意,但实际上,你对国王的关切及对国事的安排都是假象。你的目的是毁了国王,然后自己登上王位。假以时日,你一定会登上王位,到时候,所有人都会看清你伪善和邪恶的真面目。”
面对列奥尼达斯的谴责,莱克格斯没有恼羞成怒地急着反驳,他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莱克格斯想到,现在国王还小,但世事无常,万一哪一天国王意外驾崩,那么他的敌人一定会怀疑是自己秘密杀害了国王。为彻底消除他人的怀疑,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莱克格斯决定立即离开斯巴达,直至国王成年。莱克格斯将年幼的国王托付给斯巴达的老臣照看,这样就不会再有人怀疑莱克格斯会和他们勾结。同时,莱克格斯还组建了一个新的机构,这个机构代国王行使权力,直至国王长大成人。安排妥当后,莱克格斯离开斯巴达,踏上漫长的旅途。
莱克格斯离开斯巴达多年,其间,他游历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钻研当地的历史、政治及风俗。同时,他还会拜访当地的博学之士,并与他们沟通交流。莱克格斯首先去的是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因为克里特岛的西部离伯罗奔尼撒半岛非常近。莱克格斯在岛上待了一段时间。参观完岛上的主要城邦并深入了解了它们的历史发展状况后,莱克格斯动身前往小亚细亚参观那里的主要城市。之后,又从小亚细亚出发去埃及,他拜访了尼罗河沿岸的主要城市。紧接着,他继续向西前进,穿过非洲北岸的各个国家,然后由非洲前往西班牙。每到一个国家他都会停留许久,直到完全了解了当地的哲学、政治、文化、艺术及社会风俗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莱克格斯在外游历时,斯巴达的政治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虽然王位继承人卡里拉欧斯长大了,但他的统治一度陷入僵局,这让他非常尴尬和困惑。卡里拉欧斯性格儒雅,但缺乏国王应有的杀伐决断。因此,他与另一位国王的分歧不断加深。同时,两位国王与拥护自己的贵族和百姓之间也频发矛盾。斯巴达的百姓不再敬重国王,甚至开始挑战国王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斯巴达的百姓开始怀念当初莱克格斯组建的政权组织,起码它当时还能及时帮百姓解决各种难题。莱克格斯在位时,整个国家秩序井然。斯巴达的百姓无比怀念莱克格斯,他们认为他有远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公正无私、慷慨大方。对比现任国王,百姓更加希望莱克格斯返回斯巴达。
斯巴达的国王也期待莱克格斯回去,他们意识到政局不稳,因此非常不安。斯巴达国王和百姓先后多次给莱克格斯写信,希望他返回斯巴达,但莱克格斯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继续游历。
最后,斯巴达人派使者找到莱克格斯,向他陈明并分析斯巴达国内的情况及危险的处境,他们不停地请求莱克格斯回国。使者告诉莱克格斯,尽管斯巴达有两位国王,百姓仅仅只是知道国王存在,他们听过国王的名号,见过国王的王袍,但他们从未在国王身上看到莱克格斯身上那种王室气质。
最终,莱克格斯答应了使者的请求。回到斯巴达后,莱克格斯亲自了解了斯巴达的状况,他与城中最有名望的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会见了自己的旧友故交。最后,莱克格斯拟订了一份计划。在征得城中大部分有名望的人的认可后,他正式将其颁布并实施。
为了让斯巴达的百姓听从指挥,莱克格斯采取的第一个举措是借用宗教的力量。他离开斯巴达去德尔斐求问神谕。回到斯巴达后,他告诉斯巴达的百姓,神谕的原话是这样的:
莱克格斯是神之所爱,他本人已经成圣。他制定的法律完美无缺,在这样的法律的作用下,必将有一个盛世强国崛起。
听了神谕的内容,斯巴达的百姓不觉对莱克格斯顶礼膜拜,他们纷纷奔走相告。然而,莱克格斯的目的不限于此。建立新的政权组织机构时,他特地提前一个时辰带兵守在广场上。百姓们像往常一样走上街,他们发现莱克格斯已经率兵占领了整座城市。当时,卡里拉欧斯并不知道莱克格斯的计划,他还以为莱克格斯要起兵造反,非常担心、害怕。为了逃命,卡里拉欧斯竟然躲到一个神殿里。莱克格斯赶紧派人告诉卡里拉欧斯,此次行动既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也不会威胁到王权。听完解释,卡里拉欧斯终于冷静下来,并开始和莱克格斯一起实施计划。
至于莱克格斯究竟建立了一个怎样的政府,以及建成了怎样的政权组织机构,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不过,人们需要知道的是,莱克格斯为斯巴达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同时也是最严苛的政治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斯巴达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斯巴达的百姓人人皆可参战。不管遇见什么困难和挫折,他们都能想办法让所有人安然度过,并且不分老幼、无论男女、不管贫富,都能平等对待。在斯巴达,人们崇尚勇敢和坚韧,提倡保持持久的忍耐力和对伤痛的承受力,人们普遍蔑视财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莱克格斯并没有将这种政治体系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他也不允许其他人记录。他只是把这一体系构建起来,然后任其发展。莱克格斯按计划组建了新政权,颁布了法律,帮斯巴达百姓重建了生活秩序,整顿了风俗。结束后,他决定离开斯巴达,等待这些措施生效。莱克格斯告诉斯巴达的百姓,他打算再次离开,并把新政权交给斯巴达百姓,他要求他们不得擅自修改这一体系,直到他再次返回斯巴达。其实,莱克格斯并没有打算返回斯巴达。
这就是斯巴达政治体系的起源和特点。在皮洛士所处的时代,斯巴达的政治体系已经运行了五百年。其间,斯巴达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多次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历经磨难的同时,还要面对国内的发展难题。即便如此,斯巴达依旧保留着莱克格斯创立的政权组织机构的特点。斯巴达人威名远播,无论做什么,他们身上都能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严肃坚韧的品质。
现在,斯巴达人向皮洛士写信求援,是因为斯巴达王室内部有了纠纷。请求皮洛士出兵的是克利奥尼穆斯。他是斯巴达某位国王的小儿子,他有个哥哥叫阿克罗塔图斯。父亲驾崩后,王位该由阿克罗塔图斯继承,但阿克罗塔图斯早早过世了,留下一个儿子阿利乌斯。此时,阿利乌斯已步入中年,并育有一个儿子。阿利乌斯宣称他要继承王位。
克利奥尼穆斯不想让阿利乌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先王的儿子,而阿利乌斯只是先王的孙子。克利奥尼穆斯认为自己有优先继承权,但他的观点被驳回。阿利乌斯顺利登上了王位。
继位后不久,阿利乌斯就将斯巴达交给儿子管理,而他自己离开斯巴达去了克里特岛。阿利乌斯的儿子也叫阿克罗塔图斯。克利奥尼穆斯一直对阿克罗塔图斯心怀不满,他处处针对阿克罗塔图斯。后来发生了很多事,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叙述了,但其中一件事彻底激怒了克利奥尼穆斯。事情是这样的:
克利奥尼穆斯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娶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妻子,叫契洛妮斯。契洛妮斯是一位公主,长得非常漂亮。然而,契洛妮斯一点儿都不爱自己的丈夫,她非常爱慕阿利乌斯的儿子阿克罗塔图斯,最后甚至弃克利奥尼穆斯而去。这让克利奥尼穆斯既嫉妒又愤怒。于是,克利奥尼穆斯离开斯巴达。他找到皮洛士并向皮洛士说明情况,请皮洛士出兵伯罗奔尼撒半岛,帮他赶走篡位者,助他登上斯巴达王位。皮洛士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于是立即决定抛下马其顿王国的事,向希腊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