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的同情心既如此其富,同情心刺戟最烈者,当然是祖国,所以放逐不归,是他最难过的一件事。他写初去国时的情绪道: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返。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哀郢》)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抽思》)内中最沈痛的是: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返故居兮,狐死必首丘。信非余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

这等作品,真所谓“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任凭是铁石人,读了怕都不能不感动哩!他在湖南过的生活,《涉江》篇中描写一部分如下: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大概他在这种阴惨岑寂的自然界中过那非社会的生活,经了许多年。像他这富于社会性的人,如何能受?他在那里“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惜诵》)

他和恶社会这场血战,真已到矢尽援绝的地步。肯降服吗?到底不肯。他把他的洁癖坚持到底。说道: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

他是有精神生活的人,看著这臭皮囊,原不算什么一回事。他最后觉悟到他可以死而且不能不死,他便从容死去。临死时的绝作说道:

“人生有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不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怀沙》)

西方的道德论,说凡自杀皆怯懦。依我们看:犯罪的自杀是怯懦,义务的自杀是光荣。匹夫匹妇自经沟渎的行为,我们诚然不必推奖他。至于“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这有什么见不得人之处?屈原说的“定心广志何畏惧”“知死不可让愿勿爱”

,,这是怯懦的人所能做到吗?《九歌》中有赞美战死的武士一篇,说道: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迢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虽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陵。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这虽属侑神之词,实亦写他自己的魄力和身分。我们这位文学老祖宗留下二十多篇名著,给我们民族偌大一份遗产,他的责任算完全尽了。末后加上这汨罗一跳,把他的作品添出几倍权威,成就万劫不磨的生命,永远和我们相摩相荡。呵呵!“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陵。”呵呵!屈原不死!屈原惟自杀故,越发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