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卿列传》

(七)《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邹人也,受业于思之门人。

《汉志》儒家“孟子十一篇”,班固自注云:“名轲,子思弟子。”案:《孔子世家》云:“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是子思之生,必在孔子卒前。孔子卒于鲁哀十六年,即西纪前479年,孟子至少于燕王哙让国之年尚生存,其年为前316故孟子谓“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史所纪子思年寿,虽或有未确,然孟子决不能及子思之门,则明甚矣。史云:“受业子思之门人。”盖再传弟子,《汉志》谓为“子思弟子”,而王邵乃据以校删本传之“人”字,非也。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粱。粱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孟子先游梁,后游齐,近人魏源、崔述、林春溥考证极明,史文误也。(看附录魏源《孟子年表》)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迷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赵岐《孟子题辞》云:“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宇。”此祖述本传之说,谓《孟子》书为孟子所自撰也。然书中称时君皆举其谥,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邹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亦皆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称其谥?又书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所记二子问答之言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不以“子”称也。其成书年代虽不可确指,然最早总在周赧王十九年(西纪前296)梁襄王卒之后,上距孔子卒一百八十余年,下距秦始皇并六国七十余年也。

《汉志》著录十一篇,盖并收外书四篇,赵岐谓其“不能闳深,非孟子语”。今传本七篇,即史公所见也。

其后有驺子之属,齐有三驺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日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驺子重于齐。适粱,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

驺衍为阴阳家之祖,汉志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德》五十六篇,今其学说之传,仅赖本传耳。《淮南子》及伪《列子》中,似当有采其文者,然不能确指也。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陈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

淳子髡有与孟子谈说语,但不闻有著书。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诸人著述,并见汉志,详彼文考释。

驺奭者,齐之诸驺,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

汉志“《邹奭子》十二篇”,亦在阴阳家。

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苟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应劭《风俗通·穷通篇》云:“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案:史文五十当为十五之讹。荀卿及见李斯相秦,则当齐湣襄间,万不能年已五十也。

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而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案:此段疑当在“荀卿赵人”之前,传钞错简耳。《集解》引刘向《别录》“过”字作“輠”,疑读《史记》者于“毂”字下注其音曰“过”,传钞者衍入正文也。

田骈之属皆已死。

《淮南子·人间篇》:“唐子短陈骈子于齐威王,威王欲杀之。孟尝君闻之,使人以车迎之。”案:孟尝君之立在齐湣王时见本传,所云威王者误耳。据此,则田骈至湣王时尚存,殆最后死。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襄王,湣王子法章也,立十九年卒。子王建,又四十四年而灭于秦。假令襄王元年荀卿始游齐而年已五十,则下数至李斯相秦时,必百二十岁而后可,故知前文五十必十五之讹也。

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春申君列传》云:“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春申君相楚八年,以荀卿为兰陵令。……春申君相楚之二十五年,考烈王卒,李园伏死士刺春申君斩其头。”《李斯列传》云:“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欲西入秦,辞于荀卿。……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二十余年,秦并天下,以斯为丞相。”

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荀卿为儒家大师,而此云:“推儒墨道德之行事。”盖史公以综合儒墨道三家许之矣。荀卿虽宗师仲尼,然其学晚出,受老墨学说影响实不少,史言非过当也。其《天论》《正论》《解蔽》等篇,极力排弃迷信,即所谓嫉鄙儒之营巫祝信禨祥也。汉代儒学极盛,而五行、灾异、谶纬之说亦缘而充塞,此荀卿所嫉焉而未能革者也。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

公孙龙与平原君同时,其学说略具《庄子·天下篇》。

剧子之言。

汉志法家有处子九篇,颜师古谓即剧子。

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

《汉书·食货志》;“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二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艺文志》法家有《卒子》三十二篇。

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

汉志杂家有《尸子》二十篇,本注云:“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谷梁传》亦引《尸子》语。道家有《长卢子》九篇,《吕氏春秋》、伪《列子》皆引其文。儒家有《芋子》十八篇,本注云:名婴,齐人。王念孙谓阿地属齐,疑即此传之吁子。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墨子事迹,详孙诒让所纂传及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