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考《诸子略》以外之现存子书

附考《诸子略》以外之现存子书

《汉志·诸子略》以外,复有兵书、数术、方技三略,皆后世所目为子书者。其书散佚益多,存者百不一二,现存各书中有数书为志中所曾著录或似曾著录者,今并附考之,俾成学治古文者得所抉择焉。

孙子一卷十三篇。

本志《兵书略·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本注云:“图九卷。”师古曰:“孙武也。”隋志二卷,唐志三卷,今四库本一卷。今本篇数少于汉志而又无图,是否任宏所校原本,不敢臆断。杜牧谓:“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魏武帝削其繁剩,笔其精切,凡十三篇。”其说不知何据,殆臆测耳。十三篇之说,两见于《史记》武本传,然则战国秦汉间盛行者盖止十三篇,汉志有八十二篇者,当时校书,以博采为贵,汇集诸本,去其复重,因付写定,所增之篇,恐非旧文正如《孟子》书,《史记》本传仅言七篇,而本志有十一篇,后经赵岐鉴别,乃知原止七篇,余四篇乃伪书也。《孙子》篇数之增,计亦犹是。若梦想佚篇,恐不免为古人所欺矣。此书亦未必孙武所著,当是战国人依托。书中所言战事规模及战术,虑皆非春秋时所能有也,但其非汉以后书,亦可断言。

吴子一卷。

本志《兵权谋家》:“吴起四十八篇。”隋唐志皆一卷,亦战国时书,但未必出吴起手耳。志中篇数之多,恐亦别裁不精所致,今本尚较可信。

司马法一卷。

本志《六艺略·礼家》:“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今所传者或即其一部分,《史记·穰苴列传》云:“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本书或亦其佚文。

《山海经》十八卷。

本志《数术略·形法家》:“《山海经》十三篇。”今所传郭璞注本十八篇,与志异,殆增《大荒经》以下五篇也。今本卷首有刘秀校进表,云:“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四库提要》疑此表为伪,殆然。秀表称伯益所作,盖本《史记》《论衡》及伪《列子》。《史记》云:“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论衡》云:“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见闻,作《山海经》。”(《吴越春秋》文略同。)伪《例子》云:“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知之。”以此书属诸禹益由来旧矣。《四库提要》云:“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余暨下巂诸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观《楚辞·天问》多与相符,使古无是言,屈原何由杜撰……”所论最为平允,夏殷以前,不能有此类卷帙繁重之书,此殆可以常理推定者。但如杜佑朱子辈指为全属汉以后人杜撰,则殊不然。比者殷虚契文出土,而书中“王亥”“仆牛”诸文,更得一凿证(见王国维著《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益可见此书价值矣。至书中所见秦汉郡名,则出于附益,古籍多然,不独此书矣。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灵枢经》十二卷。

本志《方技略·医经家》:“《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九卷”,无《素问》等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始引《素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内经》《素问》并为一谈自此。唐王冰合注《素问灵枢》又谓“灵枢即《内经》十八卷之九”。大抵《素问》为西汉以前书,其是否即《汉志》中《内经》,无从证明,《灵柩》殆魏晋后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