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简介
《哲学与生活》这本书是由创作的,《哲学与生活》共有26章节
1
目录
...
2
版权信息
...
3
毛泽东同志给艾思奇同志的一封信
思奇同志: 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
4
毛泽东同志摘录艾著《哲学与生活》
(1937年9月) 我们所用的一切名词(或概念、范畴),例如,“绝对”“相对”等,都是现实事物的反映。世界上有现实的马,才有马的名词。相对、绝对两名词,也不是和...
5
相对和绝对
——答半呆君 我们现在把半呆君的这一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不单只是因为它有哲学上的兴趣,而且也想从它里面找出实践上的意义。“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一定要问:“相对和绝...
6
世界观的确立
——答青年平君 世界观的苦闷,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是常常有的。在最苦痛的境地里生活的民众,就不会有世界观的苦闷。因为他们的全副力量都要用来为生活挣扎,“要活...
7
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答张友仁、瞿鸣皋君等 思奇先生: 我是《读书生活》的长期读者,对于先生的哲学讲话,尤其爱读。哲学讲话编成单行本出版后,我又买了一本来再读过一遍。我能够懂一点...
8
关于内因论与外因论
——答韦尚白君 思奇先生: 读完了四卷二期读书问答里的“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使我恍然了悟到很多东西。从这一篇问答里,我才开始明白叶青对于辩证法的理解原来是...
9
真理的问题
——答朱庸君 动的逻辑——辩证法的认识论的矛盾统一律证实了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的谬误,也就是说,“是的就永远是,不是就永远不是,绝不会同时是而同时又包含着不是的”...
10
认识论上的问题
——答黄绍祖君 思奇先生: 读完了先生所著的《哲学讲话》和《新哲学论集》,觉得它们真是能适合大众需要的好书,因为它们不但使我明了了许多以前读着那些又厚又深奥的哲...
11
《哲学讲话》批评的反批评
——答何礼容、孙伯成、吴珊诸君 这篇反批评本来不打算写的,因为王一知在《研究与批判》二卷二期上的批评态度完全是市侩的态度,对市侩谈理论是不值得的。但我们也声明:...
12
哲学问题四则
——答陈文纨、张凄咽等 (一)《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在辩证哲学中没有永恒的、绝对的、神圣的真理。”这句话如果是对的,那么,这话的本身又是不是永...
13
动物有没有本能
——答汪德明君 汪君读完郭任远著的《行为学的基础》后,对于行为学者不承认“本能”和“意识”引起了很大怀疑,汪君认定“人是有本能的”,同时汪君也“很尊重本能说”。...
14
恋爱的本质是性行为吗
——答徐晓云君 读书问答: 日前某妇女团体开“座谈会”讨论“恋爱问题”,他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恋爱的本质”,讨论后所得出的结论是:“恋爱是以性行为的发挥为基础...
15
非常时的观念形态
——答夏士融君 这问题一提出来,恐怕有许多人先就要我们解释“什么是观念形态”。因为“观念形态”四个字在许多人的耳朵中,也许已经听得很熟了,但对于它的意义,却常是...
16
非常时对宗教的态度
——答熊宝君 编者先生: 孙传芳被刺杀的事件,各处都谈论得很多了。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本不想把它提出来麻烦你们。但因为它发生在佛教的大本营里,使我想起...
17
附 录
...
18
关于研究哲学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哲学,就和研究其他一切问题一样,需要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要首先把哲学本身的一般的性质认识清楚,才能够正确地决定我们在研究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19
哲学要为实际工作服务
去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宣言里曾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干部和广大群众,是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迫切任务...
20
从新哲学所见的人生观
提到人生观的问题不能不使我们想起十年前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论战的导火线是被称为玄学派的张君劢先生的一篇演讲。他在那里宣言了人生观与科学的势不两立。其最大的根据...
21
关于哲学教科书的一些问题
编写哲学教科书的原则,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我们编写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给学习哲学的同志讲解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不是要写一本学术讨论的著作...
22
论爱国主义
一切名词和概念的应用,都是有历史性的。同一名词因它出现的历史时代不同,就有不同的内容。辩证法这名词,在古希腊时代,只是指一种辩论的方法,以至于求知的方法。而在近...
23
形式与内容
——答廖明君 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在不久以前曾经有很多人讨论过。这问题还牵涉到旧艺术遗产的接受及利用的问题,大众语的问题等,范围不小。但讨论虽多,却好像还没有什么...
24
意志自由问题
——答许北辰君 意志自由的问题,似乎很陈旧,但其实也很新鲜,过去的哲学上已经讨论得很久,所以觉得陈旧。但这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很有关系,而过去的哲学十之八九讲的是抽...
25
中庸观念的分析
中庸历来是中国人眼中的真理,不,是至高的教义!若把中庸当作事物存在的原理之一看,那就用今日的哲学标准来衡量,它仍可以保持其一面的真理性。中庸学说所根据的前提是:...
26
编后记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933年,他在上海走上革...